- #42 [kt66cheung], 25-06-14 19:37
- #41 [kt66cheung], 25-06-14 19:36> [#37]
Typo:
優於其十幾年前 -----> 優於其十多年前 - #40 [kt66cheung], 25-06-11 23:42
-
- #39 [kt66cheung], 25-06-11 21:45Typo:
不論是音色、細節、層次和殘響 -----> 不論是平衡度、音色、細節、層次和殘響 - #38 [kt66cheung], 25-06-11 17:44Typo:
當時視線所限 -----> 當時座位視線所限 - #37 [kt66cheung], 25-06-10 22:42
上星期六下午,到荃灣大會堂聽港樂。
五月頭,到元朗劇院票房買飛。
遺憾沒有開樓座,便唯有焗住揀大堂中,畧前畧左:第十四行中間位(N20)。
如果有開樓座的話,我就必然揀樓座前排畧左。
以大型管弦樂來說,我認為樓座前排的 acoustics,不論是音色、細節、層次和殘響,均遠勝大堂任何位置。
我亦認為這說法適用於港樂在香港任何一個演出場地,例如是文化中心、香港大會堂、屯門大會堂、元朗劇院等。
演出開始前,轉頭環顧前後左右一下,入座率應有九成左右,因此售票率應該會接近十成,非常不俗。
在聽眾並不疏落的情況下,是沒有理由關閉樓座的。
憑常理估計,如果樓座是和大堂均開售的話,樓座三百幾個座位的入座率亦應同樣有九成左右。
拓展聽眾群,是港樂職責之一。
這場演出,定位為輕鬆樂聚系列,正正就是打正招牌去拓展聽眾群。
為拓展聽眾群卻又關閉樓座,有邏輯矛盾,難以自圓其說。
今年二月底和三月頭,港樂在屯門大會堂演出親子音樂會,拓展聽眾群,有開樓座,因此我便順理成章買了樓座飛:
https://photobucket.com/share/a2b83da5-75f6-4f87-9e54-01a6264922a3
屯門親子音樂會都開樓座,荃灣輕鬆樂聚系列音樂會便沒有理由不開樓座。
柴記小協加畫展,總編幅是畧畧短了些。
既然是標榜俄羅斯經典,大可加個短短地的俄羅斯通俗曲目,打頭炮,例如是熱鬧奔放之Ruslan & Ludmilla 序曲,又或是靜中有動之Khovanschina 前奏曲,總之選擇多籮籮,音樂會便較能接近兩小時,進一步達致拓展聽眾群這目的。
非不能也,乃不為也。
獨奏陳曦,超乎了我的預期,優於其十幾年前在香港的「梁祝」表現:
九三年夏天,Maxim Vengerov 隨莫斯科愛樂訪港,亦是拉柴記,地點沙田大會堂。
時為二十不到的Vengerov,平淡如白開水般的處理,便及不上今次陳曦的火花四濺柴記。
終章雖有些微失誤,但亦無損陳曦具跑碼頭的水平了。
為了表示對陳曦的支持和讚賞,音樂會下半場完畢後便到地下大堂排隊,讓他在場刋及門票上簽個名。
我不懂國語和普通話,便向他說聲 wonderful performance,他謙遜有禮地答謝:Thank you very much。
上半場聽完柴記,非常歡愉。下半場畫展,卻難以收貨。
開始的小號獨奏,首席巴力勛如履薄冰般,雖未致出現失誤,惟控制不夠穩定,漫步主題的如歌性便打了折扣,拍不住2016年泰國愛樂獨奏小號(外貌有點似巴力勛,但應該不是巴力勛,此刻我未能有充份資料作判斷)的表現:
並非要求巴力勛拍得住港樂先前一位小號首席Esteban Batallan (現時為芝加哥交響樂小號首席),更不是要求巴力勛能達致芝加哥交響樂殿堂級小號首席 Adolph Herseth 之超凡入聖水平(現時芝加哥交響樂小號首席席位便是冠名 Adolph Herseth)。
「牛車」一段,獨奏樂器不是大號便是上低音號。
當時視線所限,看不到獨奏樂器(如果是坐樓座,便一清二楚),估計是大號居多。
這獨奏片段,不幸在初段及尾段均出現頗礙耳的失誤,同樣地被以上泰國愛樂的上低音號比下去(12:28 – 13:13)。
畫展的滿員強音段落,例如是「基輔大門」,須響而不嘈,才能有條件展示具說服力的音樂表現。
「基輔大門」是音樂,不是噪音。
可惜,港樂的「基輔大門」,是既響且嘈,因此難有說服力。
這方面,便再一次被以上泰國愛樂的「基輔大門」比下去。
1980年(不是80便是81),港樂在Varujan Kojian鐵碗操控兼精準無比的棒下,於香港大會堂便已有過世界級水平的畫展演出。
四十幾年後的港樂,同是畫展,當然亦同是拉威爾配器版本,水平卻倒退過來,是好難講得通的。 - #36 [kt66cheung], 25-06-10 20:56.
- #35 [kt66cheung], 25-05-18 20:41
杜睿,明尼蘇達助理團長,拉「梁祝」。
杜睿 / 錢俊平 / 明尼蘇達,時為2022年:
明尼蘇達,為美國一線尾、二線頭之樂團。在一提裏,有團長和兩位副團長在杜睿之上。
惟其如此,杜睿之「梁祝」,水平上和港樂兩位副團長之「梁祝」 ( #16 2024-06-07 20:26 ) 有著明顯分野。
孰優孰劣,在AB 比較下,一清二楚。
在港樂各聲部中,一提和二提相對地較弱,宜有真正猛人坐鎮聲部首席,例如以前之 Carl Pini 和 Miran Kojian,於一提聲部單獨排練時實實在在地將水平推上去。
不過,找猛人坐鎮來提升一、二提水平,恐怕有點奢望,唯有觀望之。 - #34 [kt66cheung], 25-05-12 01:03不知是否港樂有回覆卻不幸給過濾至濫發郵件資料夾,或是自己錯手删了其回覆電郵而不自知,又或是並沒有回覆,總之就是看不到港樂回覆。
元朗劇院則在10月底作出得體回應: - #33 [kt66cheung], 25-05-12 00:59港樂在10月18日元朗劇院的演出,出現了兩個不尋常問題:
- 演出時,聽眾座區的燈光沒有轉暗
- 演出時,場內 PA 系統似是開著了
翌日,將有關情況既電郵給港樂推廣部(港樂網站對推廣部的標示:有關音樂會的意見和建議,節目查詢等),亦轉寄給元朗劇院: - #32 [kt66cheung], 25-05-11 13:392023年10月18日晚,駐團指揮廖國敏和港樂在元朗劇院演出,上半場第一個曲目便是 Ravel 圓舞曲。
- #31 [kt66cheung], 25-05-09 22:03昨晚 7:55 左右入座:
- #30 [kt66cheung], 25-05-09 13:38昨晚,到文化中心聽了一場港樂。
上半場,一序曲一協奏曲。
蕭氏節日序曲,頗高演出水平,以現場演出計便收貨有餘。
蕭氏第一大協,都可勉強收貨,縱然獨奏者演出並不卓越(我一向的參考版本是 Schiff/Maxim/Bavarian Radio Symphony 這個1984年 Philips 錄音)。
下半場演出,每況愈下。
拉威爾圓舞曲,貨比貨,便被2023年10月廖國敏和港樂在元朗劇院的同曲目演出比下去。
Pavane,乏善足陳。
壓軸 Bolero,更為乏善足陳。
我在現場聽過的港樂 Bolero 最具標誌性演出(以精彩水平論),有兩個,一為首席客席甄健豪,另一為茱莉亞指揮系主任 Jorge Mester,俱為八十年代。 - #29 [kt66cheung], 25-05-09 13:37.
最後修改時間: 2025-05-09 13:37:50 - #28 [kt66cheung], 24-12-23 00:17[#8]貼文,資料附加。
「沒有二流的樂團,只有二流的指揮」,這是四十多年前看過的樂評名句。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何占豪、陳鋼合作的唯一小提琴協奏曲。
作品61,是貝多芬的唯一小提琴協奏曲。
藝術成就上,貝多芬作品61理所當然是一流,「梁祝」嚴格看待屬二流。
將剛才的名句作「變奏」如下,套用落[#8]貼文的2008年黃濱現場「梁祝」:
「沒有二流的小提琴協奏曲,只有二流的小提琴演奏家」。
2008年黃濱現場「梁祝」,便展現了將本屬二流的「梁祝」演奏成一流小提琴協奏曲的本領。 - #27 [kt66cheung], 24-10-29 21:21
[#24]貼文,資料附加。
Martzy,巴赫無伴奏小提琴第三組曲之前奏曲,錄音室製作,時為1955年:
黄濱,巴赫無伴奏小提琴第三組曲之前奏曲,非現場演出,時為2002年:
黄濱,巴赫無伴奏小提琴第三組曲之前奏曲,現場加奏演出,時為2000年:
My order of preference:
3rd link > 1st link > 2nd link - #26 [kt66cheung], 24-08-29 17:55
德伏扎克/克萊斯勒:媽媽教我的歌
全盛期黃濱,現場演出,時為2009年或之前:
與 Faure Berceuse 為同場曲目,俱卓越。
Perlman,非現場演出,時為1987年:
https://hosting.photobucket.com/images/v299/kt66cheung/R-13743355-1569234990-7475.jpg
Haendel,非現場演出,時為1979年:
https://hosting.photobucket.com/images/v299/kt66cheung/R-9718625-1485276500-5941.jpg
Delmoni,非現場演出,49:58 - 52:41,時為1986年:
https://hosting.photobucket.com/images/v299/kt66cheung/R-4817404-1518971964-5279.jpg - #25 [kt66cheung], 24-08-16 16:52
佛瑞:搖籃曲
全盛期黃濱,現場演出,時為2009年或之前:
鄭京和,非現場演出,時為2017年:
美島莉,非現場演出,時為1992年:
張永宙,非現場演出,時為1997年:
Mutter,非現場演出,時為1993年,管弦樂伴奏版本:
Bobesco,非現場演出,時為1980年: - #24 [kt66cheung], 24-07-30 17:40
[#8]貼文,資料附加。
全盛期黃濱,現場加奏巴赫無伴奏小提琴第三組曲之前奏曲,時為2000年:
Hilary Hahn,巴赫無伴奏小提琴第三組曲之前奏曲,非現場演出,時為1996-97年:
Hilary Hahn,巴赫無伴奏小提琴第三組曲之前奏曲,00:05 - 03:45,疫情期間網上演出,時為2020年: - #23 [kt66cheung], 24-07-29 17:41
[#8]貼文,資料附加。
全盛期黃濱,現場加奏巴格里尼隨想曲第五首,時為2000年:
明年七月港樂壓軸音樂會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獨奏者Augustin Hadelich,現場加奏巴格里尼隨想曲第五首,時為2016年:
港樂第二副團長王亮,拉巴格里尼隨想曲第五首,室內錄音,估計時為2020年:
- 下一頁 (1 of 3)
- 返回 ...
> [#37]
Russlan & Ludmilla 序曲:
Khovanshchina 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