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7 [kt66cheung], 23-07-18 13:00
- #796 [kt66cheung], 23-06-15 13:29Typo:
[#745]
美又勝收 -----> 美不勝收 - #795 [kt66cheung], 23-03-09 10:06Typo:
水平不可能貼近二十多後的顛峰水平
----->
功力不可能貼近二十多後的顛峰水平 -
- #794 [kt66cheung], 23-03-07 13:38
國語老歌:「何日君再來」
2005年紀念鄧麗君逝世十週年,上海現場演出,1:23:
在[#739] 和 [#752],有提及蔡幸娟之同場「海韻」。
蔡幸娟的全盛期,大體是千鿋年的頭那五至六年。在這段時期,一次又一次的璀璨閃耀現場表現,以往約兩年已在這裏提過不少。
這裏蔡幸娟的現場「何日君再來」,是全盛期蔡幸娟的超凡入聖「何日君再來」,水平上勝過她同為2005年的「台灣望春風」電視現場演出 (見下),當然亦更勝過她在2006年及2007年的「台灣望春風」電視現場演出 (亦見下) 。
「台灣望春風」電視現場演出,2005年:
演繹震撼感未及上面的超凡入聖「何日君再來」。
「台灣望春風」電視現場演出,2006年:
漸由全盛期回落,氣息處理打了些折扣。
「台灣望春風」電視現場演出,2007年:
氣息處理再打些折扣,和全盛期的差距再拉遠一點。
勞軍現場演出,1996年:
不俗的「何日君再來」,雖未進入全盛期,卻已拋離八十年代初出道時的水平。
錄音室製作,1983年:
出道初期,水平不可能貼近二十多後的顛峰水平,不宜苛求。
「何日君再來」,屬鄧麗君招牌曲目之一,其演唱會必備。
現場演出,是見真章的考驗,既實在又殘酷。
當然,鄧麗君最具水平的表現,並非來自現場,而是來自錄音室,以前在這裏已有提及。這次的鄧麗君「何日君再來」,並無例外。
鄧麗君的全盛期,大體上是由七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中期。
在鄧麗君的全盛期,國語「何日君再來」錄過兩次,一次為1978年,另一次為1984年,前者鋒芒蓋過後者。
以下的 LP和 CD 裏頭的國語「何日君再來」,均來自該1978年錄音室製作:
https://hosting.photobucket.com/images/v299/kt66cheung/DSCN0261.JPG
鄧麗君錄音室國語「何日君再來」,1978年:
如果焦點並非歌唱造藝水平,而是在華人世界的無遠弗屆影響力及知名度,則鄧麗君無疑是一面倒地勝過蔡幸娟。
作為愛樂者的我,焦點很自然地落在歌唱造藝水平上。在這前提下,全盛期的現場蔡幸娟,便拋離全盛期的錄音室鄧麗君。今次的國語「何日君再來」,亦無例外。
鄧麗君的1978年錄音室國語「何日君再來」,造詣上去不到頭頂那個2005年蔡幸娟的上海現場演出。對我來說,後者達天籟水平而前者未達。
本來,我唯一會經常聽的華語女歌手,一向非鄧麗君莫屬,是首選。
惟兩年幾前,開始在網上世界深入接觸蔡幸娟後,頓覺全盛期現場蔡幸娟才是我的第一選擇。
自此,全盛期錄音室鄧麗君便由第一選擇退居為第二選擇。
聽極也不生厭,歌者功力非同小可。
聽極也不生厭,便意味著歌唱造藝臻達超凡入聖的境界。
全盛期的現場蔡幸娟,不少是我聽極也不生厭的,這便意味著全盛期蔡幸娟歌唱造藝對我來說是臻達超凡入聖的境界。
反之,我仍未找到一個全盛期鄧麗君錄音室表現,能使我聽極也不生厭,縱然是已去到精雕細琢的極致 (例如鄧麗君1977年錄音室「海韻」)。
以 H-Fi發燒友玩H-Fi 作比喻,一件傢生如果能夠聽極也不生厭的話,該件傢生的表現一定非同小可。
Shure Ultra 500對我來說便是其中一例,由1987年用到今時今日,從未生厭。
能超越全盛期的錄音室鄧麗君,我認為這既是極之不尋常、亦是極之了不起的成就。除全盛期現場蔡幸娟外,我仍未找到另一位華語女歌手具備此能耐。
時為三月,結尾還是要說聲:生辰快樂!何日「君」再來 (「娟」台語讀為「君」)? - #793 [kt66cheung], 23-01-22 10:37>[#776]
The following Facebook link as equivalence, superseding the unavailable YouTube link (無法播放影片 這是私人影片).
電視音樂節目「我的音樂你的歌」現場演出,唱三段,估計時為2001或02年: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329072187/videos/1433841263737660/ - #792 [kt66cheung], 23-01-14 20:17
國語歌曲:「煙雨斜陽」
電視音樂節目「費玉清的清音樂」,「煙雨斜陽」,現場演出,16:39,2003年:
伴奏非現場,是來自2003年「真情」專輯錄音,一如 [#790]「費玉清的清音樂」裏的「春花夢露」。
和 [#790] 的「春花夢露」比,這裏「煙雨斜陽」演繹深刻細膩一點,畧勝之。
如果和「真情」專輯裏「煙雨斜陽」比,同是2003年,這裏「煙雨斜陽」便深刻細膩得多,感染力亦強得多了。
「真情」專輯,「煙雨斜陽」,2003年:
監製等人難辭其咎,白白糟蹋了來自天籟的聲音。
電視音樂節目「台灣演歌秀」,現場演出,2003年:
比起「費玉清的清音樂」裏之「煙雨斜陽」,節奏畧為放慢,挖掘更為深入細緻,感染力猶有過之。
西樂伴奏,音樂領班孔鏘壓陣。
電視音樂節目「我的音樂你的歌」,現場演出,2003年:
節奏快返些少,挖掘同樣深入細緻,感染力難分軒輊,表現並駕齊驅。
伴奏轉為中樂,歌者的處理方式和上面「台灣演歌秀」西樂伴奏的並無多大分別,實情亦不大需要有差異。
蔡琴,不少音響發燒友的「御用」試音歌手:
歌唱功力上,難以說沒有明顯分野,尤以音樂感染力這瓣為甚。
江蕾,「煙雨斜陽」原唱:
上面對蔡琴「煙雨斜陽」的「歌唱功力上,難以說沒有明顯分野,尤以音樂感染力這一瓣為甚」描述,這裏同樣用得著兼有餘。 - #791 [kt66cheung], 23-01-14 20:10.
最後修改時間: 2023-01-14 20:12:05 - #790 [kt66cheung], 23-01-12 13:41
在 [#788] 的「費玉清的清音樂」尾部,寫錯了咪嘴,實情並非咪嘴,因此需更正如下:
蔡幸娟在「費玉清的清音樂」的數次現場演出,深刻性一般般,例如「春花夢露」,伴奏是來自2003年專輯「真情」的錄音,卻非咪嘴,惟未展示其全盛期的巔峰表現。
以下是蔡幸娟在「費玉清的清音樂」的「春花夢露」現場演出,2003年,17:48 - #789 [kt66cheung], 23-01-12 13:32.
最後修改時間: 2023-01-12 13:37:27 - #788 [kt66cheung], 23-01-10 18:19
國語歌曲:「願嫁漢家郎」
電視音樂節目「勁歌金曲」,估計時為2001年:
歌者唱得神采飛揚,聽者聽得心花怒放,無可挑剔。
搶板處理渾然天成,音樂生命力無處不在。
二十世紀指揮巨人 Furtwangler 的搶板處理就是渾然天成、獨樹一幟,其德奧作品的不朽演繹便有著無窮的音樂生命力,無人能及。
電視音樂節目「台灣望春風」首集,時為2005年5月:
以2005年的水平來衡量,屬不過不失,未算十分精彩,未及上面「勁歌金曲」的「願嫁漢家郎」。
樂團伴奏的一枝哨吶,有刺耳感,亦令貴氣感打折扣,配器並不高明。
電視音樂節目「台灣望春風」,時為2005年11月:
處理上和5月的相若,水平上亦是相若。
今次樂團再沒有編入哨吶,伴奏變得和諧順耳。
電視音樂節目「戀戀金曲」,時為2003年:
與張清芳對唱/合唱,生動流暢,較上面兩個2005年的為佳,縱然仍未及上面估計為2001年的「勁歌金曲」。
電視音樂節目「費玉清的清音樂」,時為2003年:
與費玉清對唱,都是生動流暢,惟深刻性普通一些,造句亦欠了一點點細膩感,未及上面的2003年「戀戀金曲」。
蔡幸娟在「費玉清的清音樂」的數次演出,深刻性一般般,有部份甚至是咪嘴,例如「春花夢露」,是來自2003年專輯「真情」的錄音,當然難以展示其全盛期的巔峰表現。 - #787 [kt66cheung], 23-01-08 16:34
前天晚上,慣常上YouTube 欣賞蔡幸娟在巔峰歲月的演出,很多已是重覆又重覆地持續欣賞了兩年有多(例如同是「月兒彎彎照九州」,一次2005年,另一次估計為2002年),無得停。
期間,YouTube推送了以下一條影片。
電視音樂節目「臺灣演歌秀」,估計時為2001年:
欣賞過後,水平上和預期中有些出入。
2001年,已進入巔峰歲月,惟感覺到這次現場演出整體上有點未達數年巔峰歲月的平均水平。
組曲裏的「回想曲」,不過不失,未及以下的「回想曲」:
電視音樂節目「台灣的歌」,估計時為2004年
應該是誕女數月後復出,故此估計時為04年近年尾的月份。
雖未臻達2005年的頂峰水平,但發聲、吐字、造句、情感等等均優於組曲裏的「回想曲」。
組曲裏的「願嫁漢家郎」,同樣不過不失,未及以下時期應屬相若的「願嫁漢家郎」:
遺憾的是畫面比例不正常,影像給壓扁拉濶。
組曲裏的「女兒圈」,一開始「山一重」脫腳,煞了風景。
組曲裏的「落花流水」,以巔峰歲月來看,有點平鋪直敍感,未能拍得住以下兩個傳世典範之「落花流水」,一為2005年,另一估計為2003年:
「絲絲小雨」,卒之去番巔峰歲月的平均水平,但感染力和震攝性仍是以下的「絲絲小雨」厲害一點:
時為2012年12月,戶外下著雨演出,巔峰歲月雖已成過去,卻大大超越了應有水平,勝過2007年「望春風」的蔡幸娟,當然亦更為勝過2009年「我愛桃花香」的蔡幸娟。 - #786 [kt66cheung], 22-12-16 12:53
>[#780] 蔡幸娟 fans
The following link as equivalence.
電視音樂節目「台灣的歌」,唱兩段,0:03,2005上半年: - #785 [kt66cheung], 22-09-07 20:32> [#782] 蔡幸娟 fans
My pleasure. - #784 [kt66cheung], 22-09-07 20:27.
最後修改時間: 2022-09-07 20:29:02 - #783 [AV96], 22-09-06 19:13
原來蔡幸娟有Fans?
- #782 [lunchtime], 22-09-06 01:45謝謝師兄, 資料好詳細!
- #781 [kt66cheung], 22-04-15 01:44Revised:
自從舊年接觸了上面蔡幸娟兩個高處不勝寒的電視現場「我怎能離開你」後
----->
頭頂兩個高處不勝寒的蔡幸娟電視現場「我怎能離開你」,自從舊年接觸後 - #780 [kt66cheung], 22-04-14 22:33
鄧麗君歌曲:「我怎能離開你」(「彩雲飛」)
電視音樂節目「台灣的歌」,唱兩段,0:00,2005上半年:
2005上半年,是蔡幸娟春風滿面的時期,高處不勝寒。
這個版本搶板處理,用得精妙,靈氣逼人。
電視音樂節目「勁歌金曲」,唱齊三段,估計時為2003年:
正值巔峰歲月的蔡幸娟,水平類同[#727]三個現場天籟級「落花流水」,高處不勝寒,無得挑剔。
搶板運用,和春風滿面的版本相比,則較「安份守己」。
蔡幸娟還有多次「我怎能離開你」,惟水平未達高處不勝寒,故此未及上面兩個:
馬來西亞雲頂演唱會,2009年6月:
電視音樂節目「臺灣望春風」,2007年11月:
電視音樂節目「臺灣望春風」,2007年4月:
電視音樂節目「台灣最美麗的聲音」,4:00,估計時為2000年:
電視音樂節目「勁歌金曲」,畫面比例不正常(影像扁了),估計時為1996-97年:
綜藝節目「雙星報喜」,估計時為1985-86年:
唱片「中國娃娃回想曲4」,1987年:
錄音室鄧麗君,1977年:
鄧麗君兩個錄音室版本(73、77)當中,後者歌藝水平顯著較高。
自從舊年接觸了上面蔡幸娟兩個高處不勝寒的電視現場「我怎能離開你」後,便覺鄧麗君這個錄音室「我怎能離開你」普普通通。 - #779 [kt66cheung], 22-04-14 22:27.
最後修改時間: 2022-04-14 22:31:16 - #778 [kt66cheung], 22-04-13 14:24[#739] revised:
蔡幸娟唱鄧麗君組曲,裏頭包括「海韻」,1:13
----->
蔡幸娟唱鄧麗君歌曲,裏頭包括「海韻」,1:13 - 下一頁 (1 of 40)
- 返回 ...
>[#756]
The following YouTube link to supersede the unavailable link (由於與這部影片關聯的 YouTube 帳戶已遭停權,因此無法播放這部影片).
蔡幸娟現場「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