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3 [kk6ata71], 24-09-10 00:05
- #1432 [lym], 24-09-09 23:58一陣又會話係假賬戶或偽造圖。
- #1431 [亨利二世], 24-09-09 23:49謠言出自人渣,播於智障
日前「消失的檔案」FB專頁刊載程翔先生兩篇駁斥劉細良的長文(注1),第一篇文章配圖取自8月18日「城寨」YouTube節目的live chat留言區,我赫然見到「城寨」用其官方帳號留言,寫了以下一行字:
「馮睎乾喺大公報出嚟,之後同程翔、羅恩惠大合奏,而家明啦」
我當然明:用這種方式講這種大話的人,陰濕無恥、愚蠢賤格,夠清楚未?
5月18日我寫了一篇〈得道者多助〉(注2),根據公開資料,尤其是劉細良自己講過的話,剖析他在「陳橋攝影集爭議」中如何前言不對後語,有說謊之嫌。寫那篇文的動機很簡單,跟我平時討論其他話題一樣,就是把道理攤出來,講清楚。
之後我沒再評論劉細良,直至「城寨」FB上月忽然發文,謊稱我跟其他人「輪流登台表演」(名單上的人大多數不是我的相識,也從未聯絡),藉此暗示我和別人串謀要令「城寨」消失,我才在8月10日無奈發了一個聲明(注3),駁斥劉細良那無腦的陰謀論。
想不到8日之後,「城寨」在YouTube留言區又陰陰濕濕將我拉落泥漿,這次還給我虛構一個「紅色背景」,指我來自大公報,暗示我是「鬼」,收了錢要對付「城寨」。本人從來不看「城寨」節目,若非「消失的檔案」上傳留言區截圖,我根本不可能知悉這個謠言,也無從反駁澄清。
本來不想回應這類垃圾,但按照劉細良的行事作風,我不回應,難保他將來振振有詞指我「默認」,所以不好意思要浪費大家時間,今天再看一篇「聲明」:
月前評論「陳橋事件」,我始終不是當事人,也無法像上帝般確知劉細良撒了多少謊,但現在指我「喺大公報出嚟」,我相信我絕對有資格講:這是100%謊言,而睜大眼睛講這種大話的「人」不止品格有問題,智力更有問題。
夠膽公開指我出身大公報,「城寨」應該有真憑實據吧。好,我促請劉細良開咪告訴大家:馮睎乾到底何時在大公報任職?做編輯、記者、專欄作家,抑或斟茶掃地?信口開河抹黑,難道沒想過我會公開質問?子虛烏有的事,當然不會有證據,也不可能自圓其說,如此一戳即穿的謊言也講出口,不是智力有問題是什麼?
更何況以我所見,在數月前「攝影集爭議」中,反而是出身大公報背景家庭的YouTube網紅,才一而再的明助暗撐劉細良。如果我「大公報出嚟」,看來應該跟劉細良同一陣線才對。心水清者或已察覺,劉細良捲入這次風波,全港親共媒體幾乎鴉雀無聲,操作手法跟他們打擊「敵人」截然不同,背後理由實在耐人尋味。
至今仍有不少人相信劉細良,且認為他「被陷害」,這種現象看似費解,我卻認為正常不過。心理學有個說法叫「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指一個人認知的事若跟自身行為不一致,心靈就會感到不適,承受很大壓力,此時必須改變認知或行為,務求令兩者同步,使內心恢復平和。
1959年,心理學家Leon Festinger和Merrill Carlsmith進行了一個「認知失調」經典實驗:他們要求受試者做沉悶重複的任務(如把湯匙放滿盤子,接着清空盤子,又再把湯匙放滿盤子),然後將他們分為兩組,請他們告訴下一位受試者「實驗很有趣」,一組可獲1美元報酬,另一組則獲20美元。受試者做了沉悶的任務(認知),卻要蒙蔽良心跟人說「有趣」(行為),認知與行為的矛盾由是形成了認知失調。
實驗的目標是研究受試者心理的微妙變化,以及獎金能否改變認知失調的衝突。兩組受試者最後報告是否覺得任務有趣,結果有點出人意表:1美元組別較多人覺得任務有趣,20美元一組則多數覺得任務無聊。何解?
原來收20美元的人認為獎金夠高,已有充分理由說謊,所以內心並無多大交戰,沒必要扭曲自己對任務的認知;收1美元的一組則覺得沒理由為1美元說謊,於是有意無意間說服自己「任務確實是有趣的」,由是改變了內心認知,務求跟外在行為一致。(張愛玲〈色,戒〉根本就是關於「認知失調」的小說。)
從「認知失調」角度看「良粉」行為,不是很合情合理嗎?他們長年累月聽劉的節目,從中獲得某種慰藉與快感,希望可一直聽下去(行為),但看到不利於劉的評論,發覺他或有很多令人不齒的陰暗面(認知),便產生了認知失調,於是千方百計尋求紓解——若不想捨棄劉的節目,就只好改變自己對某些事情的認知,相信劉是可憐的「受害者」了。
我理解上述「良粉」的心態,但我是寫專欄的,不是心理醫生或社工,沒興趣導人脫離「邪教」。你要相信劉細良,我沒所謂,但現在劉細良散播謠言,虛構我的背景,我就不得不呼籲「城寨」回答一個簡單的是非題:你說「馮睎乾喺大公報出嚟」,有任何證據嗎?
有,抑或沒有?
注
1
https://t.ly/JE8jI
2
https://t.ly/LAwR4
3
https://t.ly/5jctZ
圖/消失的檔案Facebook
(圖中留言我已在「城寨」YouTube查證,確認屬實) -
- #1430 [浩男123], 24-09-09 23:33究竟香港人點樣在對話中夾雜英文,呢個topic其實真係幾interesting, 不過我覺得都係common sense 啫!
- #1429 [亨利二世], 24-09-08 23:05你怎樣用粵語讀「褪色」?
朋友今午傳來Threads一則帖文,作者據稱是一位正在學粵語的上海大學生,他弄不清「褪」字粵音,於是發帖求教網民(見附圖)。這位大學生聽粵語流行曲時發現,同樣是「褪色」的「褪」,但陳奕迅唱〈粵語殘片〉是發「tan3」音(「吞」去聲,讀若「行路打倒褪」、「褪後」的「褪」),容祖兒在〈牆紙〉則讀成「退(teoi3)」。友人問我:到底該讀「tan3色」抑或「退色」?
查中大「粵語審音配詞字庫」,其實二音皆可,「tan3」是正音,「teoi3」(「退」音)則標為異讀。「褪」本義是「卸衣」(見《韻會》),孔仲南《廣東俗語考》(1933年初版)說:「退後曰褪。」注解云:「褪,音吞去聲(⋯⋯)卸衣必向後,故退後曰褪,如褪衫、褪舵之類。」
古人唸「褪」字,也不和「退」同音,你試用粵語讀一讀以下的詞:
晁補之〈感皇恩〉
佳景閑過舞衣褪。春歸何處,又對飛花難問。舊歡都未遇,成新恨。
按詞牌要求,「褪」、「問」、「恨」三字要押韻。據此,則「褪」字粵音必須讀「褪後」的「褪」,而非「進退」的「退」,才能跟「問」和「恨」押韻。
由此可見,不管是「褪色」(即卸掉顏色)、「褪衫」、「褪後」,理論上粵讀都應該是tan3才對。但問題是:現代講粵語的人看到「褪色」,似乎都習慣唸「退色」(包括我自己)。問過六位年紀跟我相若的港人朋友,五個讀「退色」,餘下一位則說,長大後查字典才知道要讀「tan3」。
我本以為「tan3色」是「時姦」啲friend,只有「正音L」才這樣讀,但問了家母後,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家母說她一向唸tan3,並非因為學校這樣教,而是從前看古裝粵語片,聽到演員說「花殘粉褪」是讀tan3,從此就記住了。可知老派粵語的「褪」就是發tan3音,只是後來讀「退色」成了主流,「tan3色」反而不那麼順耳了。
回到那位上海大學生的問題,究竟怎麼讀「褪」字才好呢?我認為要區分「文讀」和「白讀」:若唸書本字句,如古詩詞,可以讀tan3,即「tan3色」、「花tan3殘紅青杏少」;但日常跟人交談,則不妨從俗讀「退色」,例如說「香港呢塊金漆招牌已經褪(退)晒色」,大家一聽就懂,但若說「tan3晒色」,就算正確無誤,別人也可能聽不慣。
順帶一提,這位上海大學生可能知道港式粵語中英夾雜,所以寫粵文時也刻意混入英文——這樣認真的學習態度,我很欣賞——可惜效果不太自然。例如「學緊Cantonese」、「查咗好多dictionary」,都完全不像香港人口吻。香港粵語到底什麼時候夾雜英文呢?這似乎是很少人探討過的問題,應該比「褪」字粵音複雜得多,有機會再談。歡迎各位也講講自己怎讀「褪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圖/ Threads - #1428 [bigleung], 24-09-08 22:01一般人講籍貫,通常追上一、兩代;
出咗名就追到新石器時代都得,早廿年前有人話朱容基係朱重八唔知第幾世孫,who care?
我小學填東莞,再追上幾代就河源,再追就係楚國......,自已都唔敢相信。
最後修改時間: 2024-09-08 22:05:35 - #1427 [Dlbf], 24-09-08 13:30#1426 統計都可能係其中一個原因。
我眼見比較講究嘅都係廣東省內嘅人,我有個朋友,香港人,當年第一個仔出世會返鄉下點燈,當年初初上大陸做野,係寶安縣城,啲當地人都係祠堂擺酒,有族譜記錄男丁。 - #1426 [亨利二世], 24-09-08 11:58
講真, 以前邊有咁認真考究? 上一代如果由大陸落黎, 好多都係冇乜讀過書嘅人(包括我雙親), 佢地幫我填籍貫就直覺地寫老豆出世嘅地方, 邊會諗咁多. 而我相信學校/政府都唔會理你填乜, 你話係就係.
我估, 除左 #1423 嘅原因外, 港英政府係想做統計數字, 睇吓由上面走難落黎嘅人係來自邊度. - #1425 [simpleman], 24-09-08 11:42"籍貫" 喺跟幾多代前祖宗?香港五大氏族始祖都喺南來香港的,三個江西、廖氏福建永定、侯氏廣東番禺,其實依家香港姓鄧、姓文、姓彭後人會唔會話自己籍貫喺江西吉水、江西吉安、江西宣春?唔跟就喺數典忘祖?香港好多五、六、七十歲,呀爺喺清朝人,呀爸喺中華民國中國人,佢喺香港出世香港人,幾代都唔喺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世,又點可以叨光叫自己喺中国人,就算玩歸化,籍貫都改唔到?
- #1424 [Dlbf], 24-09-08 10:39早十幾年前,中大有班學者研究 客家人,搞咗好幾年,都得唔出個結果。
- #1423 [Dlbf], 24-09-08 10:37以前攞身份證都要填寫” 籍貫”,我估計係因為以前港英政府會將啲 不受歡迎/左仔/罪犯 遞解出境,遣返原居地,所以要填籍貫。
- #1422 [degalle], 24-09-08 08:46粵東粵北嚇瓜人唔少,有個莽友以前喺吉林,傾開竟然都係,可唔可以形容為中國吉卜賽
- #1421 [lym], 24-09-08 08:25應該係。但我從冇回到過那裡。雙親話那裡已冇乜宗親,又話D祖屋都冧埋或已比人佔左。我雙親都是客家人。細個聽佢地講客家話多我都識少少客家話。但客家似乎在各地有好多不同族群,D話都不是好統一。
最後修改時間: 2024-09-08 08:30:06 - #1420 [degalle], 24-09-08 08:21胃陽係咪嚇瓜佬多?
- #1419 [lym], 24-09-08 08:03細個填籍貫我是填惠陽。
最後修改時間: 2024-09-08 08:03:45 - #1418 [亨利二世], 24-09-08 00:36林依晨的錯,不在自認「成都人」
林依晨日前上中国大陸節目,聲稱「我是成都人,我爺爺是成都」,一石激起千層浪。林依晨的政大老師朱立熙更憤然割席,發文表示從未教過「成都人」學生。
昨天林依晨出席公開活動,終於為最近的風波解畫,說:「成都、台北、宜蘭是我祖父母、外祖父母還有我自己成長的地方,沒有這些地方、這些人,就沒有現在的我,請大家理解。」
一句「我是成都人」,引起眾多台灣人口誅筆伐,同時也有人為林依晨護航,覺得「認祖歸宗」沒有問題,雙方爭論不休,似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則覺得,此事若從一個香港人的角度去看,或能帶出一些新觀點。
我在英殖香港出生長大,記得從前學校手冊填寫個人資料,必有「籍貫」一欄,以我們所理解,就是填寫父祖輩或父系某個先祖的原籍,而不是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自小我就被教導我的「籍貫」是「廣東順德」,儘管我對這個「故鄉」毫無概念,也沒有一絲感情。
1997年後,新一代香港人是否仍須在入學時填寫「籍貫」,我不清楚,但對於我那輩或之前的港人來說,這應該是人所共有的經驗。因此,有時認識新朋友,尤其是早年南遷的老一輩,他們間中也會問:「你邊度人?」(你是哪裏的人?)我就知道他們問的是籍貫,很自然便答「順德人」。
以上這類對答在香港很常見,通常不帶政治意味,在我也不代表身分認同。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假設劉德華或陳奕迅的爺爺是成都人,那他們說「我是成都人」就很順理成章了(因為他們的籍貫確是成都),正如現在仍有很多香港人會說自己是「潮州人」、「福建人」等——即使這些人未必會自稱「中国人」。
如果林依晨是香港藝人,相信沒有多少人覺得一句「我是成都人」會有問題,因為這是大家司空見慣的「籍貫」,她只是陳述事實而已。但如果林依晨是香港藝人,她根本等不到自稱「成都人」就已經跌下神壇,被香港人鞭撻得體無完膚了,因為林依晨之前曾到新疆,拍了一系列中共大外宣照片,還無視新疆人接受「再教育」的苦況,說出以下這種風涼話:
「非常興奮!新疆一直是我很想去的地方,完完全全被大自然包圍的感覺,超級放鬆和療癒。」
「當地人簡單樂天而不過度索求的生活方式,讓我滿欣賞的,就只是簡單過好每一天,和家人朋友好好在一起,真的是很美好的一件事(⋯⋯)」
說自己是成都人也好,北京人也罷,那是個人籍貫或身分認同問題,公眾其實是無權置喙的。但人權問題關乎公義,藝人若利用自身影響力助紂為虐,為暴政塗脂抹粉,任何有良知的人都應該鳴鼓攻之,根本無需理會當事人是否「成都人」。
我忽然想到:若林依晨沒有多嘴自認「成都人」,而是一直自稱「宜蘭人」或「台北人」,那麼她早前「美化新疆」的舉動會否被輕輕放下,而她也可以安然無恙繼續做「零負評女神」呢?我希望答案是「不會」。一個社會若只關心某人是否「自己人」,而非着重思考某個行為的善惡對錯,那不是好現象。
在我看來,林依晨自認「成都人」不是重點,重點是她有意無意當上中共認知作戰的一隻棋子,由她到新疆擺拍的一刻開始,已成為「不夠善良的他們」了——相比起自認「成都人」,「說好新疆故事」才更加真實地反映了林依晨屬於哪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網上圖片 - #1417 [亨利二世], 24-09-06 18:22講一個東江縱隊的真實故事
筲箕灣的香港海防博物館改名「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日前正式揭幕,更增設東江縱隊專題展,大力說好東江縱隊的抗日故事。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聯誼會會長林珍也出席了開幕禮,說:「這段歷史如果沒有人提及,將會被忘記,一定要說清楚。」
同意,歷史一定要說清楚。看到這則新聞,我馬上想起八十四歲的L女士——她的故事我在《蘋果日報》專欄也寫過幾篇(注1)——幾年前,她已跟我講過自己一家人如何被東江縱隊「掃地出門」的悲痛經歷。昨天我跟她通了個電話,決定在這裏把整件事紀錄下來,因為「這段歷史如果沒有人提及,將會被忘記」。
1940年,L女士在香港粉嶺出世,由「執媽」助產。她的父親當時在寶安縣擔任法官,所以L的家境不錯,出生後一直有奶媽照顧。香港淪陷不久,母親就和L北上避難,投奔L父。家人後來告訴她,當年交通斷絕,只能靠兩條腿回鄉,於是奶媽便肩扛扁擔,挑着L,和L母經惠州、河源、老隆,一直徒步走到梅縣附近的家鄉,那是客家人的聚居地。
L的童年就在客家夥房度過,同住的除了父母親外,還有大伯一家(大伯有十一個子女)。他們熬過了日本侵華,滿以為否極泰來,豈料真正的大難卻在前頭。1948年,是L住在家鄉的最後一年,該年毛澤東提出了土地改革總路線,各地貧下中農皆磨刀霍霍準備「鬥地主」,L父身為法官,又是有產階級知識分子,當然屬於被鬥之列。
L父看到形勢不妙,便帶着妻女搬到廣州暫避。L離鄉不久,祖屋便被抄家,據堂兄後來轉告,抄家者有很多正是東江縱隊隊員。這些「抗日英雄」闖進L家中,指她全家是「地主惡霸」,二話不說就把他們「掃地出門」,男女老幼連一件衣服也不准拿走。L父跟于右任是好友,家藏于的多幅書法,還有其他珍貴字畫,那次俱被目不識丁的東江縱隊一把火燒掉——如果是日本人抄家,看到那些珍同拱璧的書畫,試問會這樣蹧蹋嗎?
「大伯一家被掃地出門後,到哪裏住?」我追問。L說,大伯被趕出自己的家,還遭受百般凌辱,激憤不已,就跳下家門前的半月池自盡,伯娘傷心欲絕,也跑到樹林吊頸,遺下的十一個孩子(即L的堂兄弟姊妹),有些病死,其他就淪為乞丐,只能四處討飯吃。
L一家雖然逃到廣州,但終究躲不過骨肉分離的命運:1954年某個寒冷的冬夜,只披着一件單衣的L父就在女兒面前被粗暴架走,從此陰陽永隔,他的「罪名」是「地主」、在1949年之前當過法官。如今七十年過去,對L女士來說,父親臨別時的聲音容貌仍然歷歷在目,她也永遠不會忘記:日本人沒有毀掉的家,最後是被東江縱隊拆散的。
真正的歷史永遠不是政治宣傳,它只能是攙和了血與淚的悲涼教訓。我們當然不該遺忘東江縱隊,尤其要記住他們做了連日兵也做不到的事。
注
1
L女士的故事
https://www.patreon.com/posts/60589838...
彩蛋
2017年,我在《蘋果日報》評論電影《明月幾時有》,寫過以下一段話:
//東江縱隊號稱營救了八百個文化人,但來來去去就只數得出茅盾、柳亞子、夏衍、鄒韜奮等十多個名人,卻沒救當時滯留在港,自言「乞米至今餘斷帖」的陳寅恪,或許這位國寶級學者跟共產黨不熟吧。現實的東江縱隊當然不是彭于晏化身,他們不但涉嫌殺害三個神父,送文化人回國時,柳亞子、何香凝等一船人更幾乎斷糧而死,後來游擊隊的巡邏艇經過,認出船中有廖仲愷夫人何香凝,才施捨他們一些雞和奶粉,還指明是給廖太太。柳亞子有感而發,寫了一首詩:「無糧無水百驚憂,中道逢迎舴艋舟。稍惜江湖游俠子,只知何遜是名流。」這樣有歷史肌理的片段,才是我心中的明月,可惜在電影中卻雲遮霧掩。//
圖/ 獨立媒體Facebook
https://t.ly/EvRPn - #1416 [亨利二世], 24-09-05 18:54梁振英祝城大(東莞)「白日昇天」
九月二日,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隆重舉行開幕禮,中共「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出席活動,並在廣東省副省長、市委書記、校監、校董、校長等人面前致辭。兩天前,講稿全文已上載到梁振英的臉書,我隨意速讀一遍,居然看到結尾這樣說: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衷心祝願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功成德就,白日昇天」。// (注1)
有時真係忍唔住笑。學了中文這麼多年,我從未見過「白日昇天」可以這樣用。「白日昇天」的意思很簡單,指你服了仙丹,修行圓滿,便可以白日飛升成仙。此語出自東漢應劭《風俗通》:「俗說淮南王安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作《鴻寶苑祕》枕中之書,鑄成黃白,白日升天。」
「黃白」即黃金、白銀,代指仙丹,傳說漢代淮南王劉安喜好道術,養了一批「高人」燒丹煉藥,最後就全家「白日升天」了——但據正史所載,淮南王安是因為被告謀反,自刎身亡。從此,「白日升(或昇)天」四字都是用來表示「得道成仙」;直到近代,才有人用來引申表達「向來貧寒的人突然間富貴起來」,類似「雞犬升天」的意思。
然而無論是本義(升仙)抑或引申義(窮人暴富、小人忽然得志),任何頭腦正常者都不可能用這四個字祝願一間新成立的大學。按照本義,祝願城大(東莞)「白日昇天」即是叫它去死,還強調要暴斃;根據引申義,則是祝校方「忽然富貴」,即暗諷它是學店。
我猜,梁振英或梁振英的「文膽」應該是在網上參考(即抄考)了《雲笈七籤》卷四十的一段話:「所謂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乃至功成德就,白日昇天。」但梁振英卻不知道《雲笈七籤》是一本道教的書,抄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原出《老子》)之後,大概不知道怎樣收筆,於是連下面表示「修行功德圓滿,可以飛升成仙」的「功成德就,白日昇天」也不假思索抄進講稿,結果鬧出天大笑話。身為中国領導人而不懂中文,無法交代,不能解釋。
當然,現場嘉賓的文化水平應該跟梁振英不相伯仲,所以懂得笑的應該沒有幾人。這才想起來,梁振英不是城市大學畢業的,所以才有這麼低的素質。城市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學科齊全、學術實力雄厚、辦學特色鮮明,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力與競爭力的綜合性大學,在多個學術領域具有非常前瞻的科技實力,擁有世界一流的實驗室與師資力量,各種排名均位於全球前列。歡迎大家報考城市大學(東莞)。
不知道梁振英在今年「国慶」,會否也衷心祝願他的国「功成德就,白日昇天」呢?拭目以待。
注
1
https://shorturl.at/7nSjf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圖/ 梁振英FB - #1415 [bigleung], 24-09-04 20:19
有無sacd派? - #1414 [lym], 24-09-04 19:20重USB?新質生產啦!
- 下一頁 (1 of 72)
- 返回 ...
最後修改時間: 2024-09-10 00: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