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天富仔], 22-10-03 12:53
- #31 [stranger], 22-10-03 12:21
漏咗個字........ 共®赴黃泉 ~ - #30 [lym], 22-10-03 12:17橫掂就黎瞎戰,無所謂啦。赴黃泉未當去浸溫泉羅。
最後修改時間: 2022-10-03 12:17:55 -
- #29 [stranger], 22-10-03 12:07
睇新聞 波斯尼亞 同 巴西 選舉,室內外 都無人帶口罩........ - #28 [winning7], 22-03-28 12:49即香港通外國關無期, 到第六波又封過....決定病毒與鎖國封城攬炒 , 到大饑荒死哂d人先有條件同外國通關放限聚
林鄭:相信本港與內地能盡快通關
2022年3月28日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表示,第五波疫情雖下降,但仍停留在高水平,目前仍不能放鬆,長者重症和病死率較高,當局會重點研究如何降低。雖然現時社交距離措施未放寬,但需視乎疫情是否反彈,以及病例數字的下降,可以逐步並分三個月放開。
她又稱,本港現時疫情仍非常嚴峻,抗疫的決心從來沒有動搖,即使2021年第四波結束以後,整個去年下半年,當局大部分防疫工作還在做,香港現況完全不是放鬆,完全不是抗疫疲勞,反而還是非常堅定。 對於本港與內地能否通關,林鄭認為,香港必須盡快爭取和內地通關,是有機會達成,去年年底已經差不多可以公布,惟之後的第五波疫情影響受阻,本港現仍然有新增病例,但有能力把控制在一定範圍或動態清零,但必須全社會爭取,市民打針加上檢測,有機會動態清零。
至於全民檢測,林鄭稱,現在每天還有1萬多宗新增病例,並非一個最好時機去做,強調全民檢測還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要保留在最有機會達至目標的時候,就會採用。
最後修改時間: 2022-03-28 12:52:54 - #27 [winning7], 22-03-28 12:27
影片曝光|上海封城亂象 搶糧、幹架、炫富
https://tw.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20220328/LFDOASL2ZVHHFHW2CM4GIYHQKI/
最後修改時間: 2022-03-28 12:31:12 - #26 [winning7], 22-03-27 18:00香港歐商會調查:半數公司年內或遷離香港
2022.03.25
香港第五波疫情嚴峻,嚴厲的「清零」策略亦令經濟遭受重創。據香港歐洲商務協會在今年1至2月所做的調查顯示,近半數受訪公司考慮在一年內全數或局部遷離香港。《彭博》批港府防疫失敗,恐永久損害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據香港歐商會周四(24日)公布最新調查顯示,260名受訪者中,25%稱在現行抗疫措施下,其公司考慮在一年內完全遷離香港,24%稱會局部遷離香港,34%稱不肯定,只有17%的公司表示在未來一年內沒有任何搬遷計劃。四成受訪公司又認為,入境限制或不能見家人等措施,難以吸引海外人才來港。
商會的報告稱,香港的「清零」政策為企業和居民帶來嚴重後果,指香港與全球連通以及與中國毗鄰的「最大優勢」幾乎喪失殆盡。
周三(23日),《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發表題為「香港完全可以避免的新冠疫情災難」(Hong Kong’s Completely Avoidable Covid Catastrophe)的報道,劈頭便問:「為何一個富裕、世故的城市,且擁有一流醫療系統及充足時間汲取其他地方經驗,竟然會做出如此錯誤的反應?」
《彭博》報道指,香港之所以陷入如斯不堪的局面,是由多項失敗政策所引致,其中部分原自北京自2019年後收緊對香港的控制;不過最直接的原因,是港府完全無法推動長者接種疫苗。文章分析指,當局未有採取行動釋除民眾對疫苗疑慮,以致有關疫苗的謠言猖獗,當中主要是對港府缺乏信任。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港府對北京「清零」策略的「教條式應用」。
報道指,即使對香港的有錢人來說,雖然情況會較舒適,但與世界其他已逐漸回復正常生活的城市相比,則仍有一段很大的距離,很多企業和人才正陸續撤離香港,部分決定前往防疫措施較寬鬆的新加坡,「一些已離開的人,最終或會重返香港,但很多人都不會再回來,而這削弱了香港的經濟基礎」。
早前,FedEx、UPS、聯合航空、英國航空、日本航空等11家國際航空公司向港府發聯署信,要求解除香港現時規定機組人員在登機前和抵港後的檢測要求。特首林鄭月娥周五(25日)確認收到有關信件,已交由運輸及房屋局考慮,但強調,香港不會放棄「外防輸入」的策略。
港府周一(21日)突然宣布4月起有限度放寬抗疫措施,包括解除對英美等9九個國家的禁飛令,並將入境後的隔離期縮短到7天,但仍堅守「動態清零」政策。特首林鄭指「暫緩」全民強制檢測,不等於與病毒共存,只是按疫情作出的階段性評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移民潮】香港疫情下移民潮未有回落 民研調查指24%受訪者計劃移民
香港民意研究所最新調查發現,計劃永久離開香港的受訪者,較上年8月的調查有所上升。調查亦顯示近六成受訪者對香港的政治環境以及未來享有的個人自由無信心。分析認為,港人移民主要受政治推力影響。
24%受訪者計劃移民 鍾劍華:絕對不是一個細的數字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表示,該機構已就移民進行3次調查,市民移民的意欲呈上升趨勢,至最新一次有計劃移民的港人更升至24%,坦言「絕對不是一個細的數字」。
鍾劍華說:我們今次發現有24%,即準備中、準備好,或有這個意念,這個24%老實說絕對不是一個小的數字,一定要清楚,雖然24%、即四分之一的人口,差不多如果以香港有750萬人口,有187萬人是想走。
疫情加速移民? 鍾劍華:最重要是政治因素
對於移民因素,鍾劍華分析,主要是受政治、經濟,及疫情影響,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因素。
鍾劍華說:我們不能將這段時間,多人離開了,以致現在這個月,有移民想法的人升至24%,牽涉到疫情方面,這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政治因素。我覺得我們的經濟拉力不像以前那麼好,而是政治推力強了很多。
黃偉國:非民主派亦對政府感到失望
現身處英國的香港文化研究、政治學獨立學者黃偉國是今次民調結果發布會的嘉賓,他指結果反映,即使是非民主派,亦對政府的政策感到失望。當中非民主派認為香港的政治變差,會令其設法離開香港的比例上升,升幅達10個百分點。
民研亦就市民對香港未來的信心,如政治、經濟環境,以及個人自由等作出調查。結果顯示,有27%受訪者,對香港未來的政治環境有信心,57%表示無信心;而問到香港人未來享有的個人自由,57%受訪者無信心。不論在政治或個人自由層面上,表示無信心的受訪者,較上年8月輕微上升約2至3個百分點。另外亦有49%對香港的經濟前景「幾無信心」或「好無信心」,兩者的結果均較上年8月有輕微上升。
最後修改時間: 2022-03-27 18:01:27 - #25 [micromegamah], 22-03-27 17:40
- #24 [火人], 22-03-27 13:13今早涼E生自己在答記者問題時話「training」係國策。所以乜乜科學數據行先全是廢話。
https://www.facebook.com/RTHKVNEWS/videos/1626971707665573/ - #23 [olddude], 22-03-27 12:26其實香港正苦都知咁搞落去香港經濟清零,但係做妹仔除咗要睇主子面色,重有一班不知所謂嘅土狗成要鬥,要做樣畀主子睇不惜代價去清零,睇樣妹仔好怕呢班土狗,所以要講句「唔係對航空公司大讓步」
- #22 [alexanderkoo], 22-03-27 12:22This is a big business in providing logistics and test service. Very smart indeed.
Same for drug, does the pharmaceutical company want you to be healthy?
最後修改時間: 2022-03-27 12:23:13 - #21 [cj8437], 22-03-27 10:51全地球都知training 係冇可能的事, 係強國同亞柒吾知。
- #20 [winning7], 22-03-27 09:59你有你市民死....佢有佢自 high 未來 training 面子威威繼續鎖港變臭港....
金發局冀盡快通關 憂港變孤島毀經濟
2022年3月27日
【本報訊】香港在疫情下設立航班熔斷機制,人口流動減少之餘,對外經濟活動亦深受打擊。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形容:「香港絕不能被外界視為孤島」,他指香港是外向型經濟,可以結合大灣區的科技力量,以國際化和開放環境,發揮金融中心功能。
隨着疫情第5波慢慢過去,香港亦是時候努力對外對內通關,「畢竟虛擬世界雖大、電子通訊再好,人類始終是群體動物,需要面對面接觸。」
疫情揭示社會深層次問題
李指第5波疫情暴露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隱藏着一些深層次問題,有很多需要照顧的社群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金融除了會為香港帶來經濟利益,亦幫助香港更趨國際化,他認為,若未能在日益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下,繼續發揮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功能,香港就會失去獨特性。香港的關鍵在於聯繫國家和世界,讓國際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內地的主要樞紐,而完善的監管和法律制度,以及基礎設施的配套,都佔盡優勢。
李續指,財政預算案其中就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提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審視上市規則,擴闊至先進技術企業的集資管道。有意見認為,措施或會為投資者帶來風險,李則稱,科技是經濟增長,甚至是賴以支持的動力,應該讓更多人可以投資,分享科技帶來的成果,而科技大規模應用,驅使金融機構變得愈來愈數位化和精實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大醫學院團隊:疫情未必能清零 應研是否預備成風土病
2022年3月27日週日
【Now新聞台】政府預告下月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中大團隊按照數學模型推算,屆時每日確診會在約4千至5千宗橫行,提醒要慎防人流增加令未完成接種疫苗的長者受感染。
中大醫學院以數學模型推算,第五波疫情本港有450萬至500萬人受感染,團隊成員接受《大鳴大放》訪問時,推算下個月21日首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時,每日仍有4千至5千人確診,要慎防未完成接種疫苗的長者在該時段受感染。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我們擔心給市民一個信號,疫情已經高峰過去,準備會放鬆,市民可能稍為因此鬆懈,特別是一群長者,因為市民流動性增加,出行指數增加,接觸人數增加基礎下,他們出來有更多社交活動。」
他推算感染數字會橫行一段時間,到六月底,即大部分社交距離措施解除時,每日確診會維持三位數,認為要進一步推高長者接種率,為新冠病毒成為風土病做準備。
郭健安:「未必可以做到清零的狀況。感染人士仍在社區,而接種疫苗人士,特別80歲以上比率仍在低水平,我們擔心感染人士會否令老人家會有死亡風險,很視乎究竟我們是否預備好自己走下一階段,新冠肺炎會是風土病的走勢。」
對於政府撤銷航班禁飛令,他認為當海外出現新變種病毒株,應考慮重推航班熔斷機制,亦應該加強機場檢測新變種病毒的能力。
最後修改時間: 2022-03-27 10:01:53 - #19 [winning7], 22-03-27 09:54行緊倒車, 自己爆緊下滑中都仲升級....
下月起調整港人自海外入境檢疫及檢測安排 禁非港人登機來港
政府公布按風險調整海外,即中國以外地區抵港人士的登機、檢疫及檢測安排。由4月1日凌晨零時起,在過去14天曾逗留任何海外地區的香港居民必須出示認可疫苗接種紀錄、出示預定起飛時間前48小時內採樣進行的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核酸檢測無染疫(即陰性)結果證明;及出示指定檢疫酒店到港後7晚(提早完成強制檢疫)或14晚預訂確認書,方可登機來港,而非香港居民則不得從任何海外地區登機來港。
新安排的適用人士包括於登機或到港當天或之前14天曾在任何中國以外地區逗留,已完成疫苗接種i並持認可疫苗接種紀錄的香港居民。
相關人士抵港後須接受檢疫,包括基本要求於指定檢疫酒店強制檢疫14天;強制檢疫期間每天接受快速抗原測試、第5天及第12天接受核酸檢測。
如選擇符合條件後提早完成強制檢疫的人士,包括已完成疫苗接種者及其陪同的12歲以下小童,於抵港第5天的核酸檢測和第6天及第7天的快速抗原測試結果均為無染疫(即陰性),可提早完成檢疫,並必須離開指定檢疫酒店。惟其後仍須接受7天的自行監察;及抵港第12天到社區檢測中心或流動採樣站,或到獲政府認可的本地醫療檢測機構接受自費接受檢測。
若相關人士選擇不提早完成強制檢疫,則須在確認第12天的檢測及第14天的快速抗原測試結果均為無染疫(陰性)後,方可離開指定檢疫酒店 - #18 [oystercake1997], 22-03-26 14:37物唔係 物競天擇咩。
- #17 [呀金], 22-03-26 14:15港「政府」沒條件與星洲「政府」睇齊。
- #16 [winning7], 22-03-26 13:59又防範高危變種?籠屋、劏房及舊樓失修等問題?? 即係香港永遠有遠唔L 駛放...果然係隻聽話狗
放寬防疫 梁子超:港沒條件與星洲睇齊
2022年3月26日
【本報訊】本港疫情趨穩,坊間放寬防疫措施討論增加。新加坡前日宣布,旅客只要完成接種疫苗,入境時就可免隔離,亦會放棄篩檢,旅客只須在入境前兩天提交無染疫證明即可,防疫政策邁向「與病毒共存」,本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香港的疫苗覆蓋率及居住環境比不上新加坡,故不能直接比較兩地的防疫措施,香港亦未有條件跟隨新加坡放寬防疫。
對此,政府專家兼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表示,本港染疫人數多,有條件逐漸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及向海外通關。
未來數月防範高危變種
梁子超在電台節目指,本港長者及兒童疫苗接種率偏低,若高危群組染疫,或加重醫療系統負擔,而且籠屋、劏房及舊樓失修等問題嚴重,造成不少垂直或橫向傳播。他又指,新冠病毒與季節性流感不同,Omicron變種病毒仍在不少地方帶來海嘯式爆發,數周內可影響逾六成人口,因此本港應等待有較新疫苗及更能廣泛應用的藥物,才考慮將病毒視為風土病,未來幾個月亦須防範有更高危的變種病毒出現。
但孔繁毅卻指,當整體疫苗接種率高、或大部分人已染疫,病毒就會變為風土病,政府應聚焦重症及死亡數字,不要再因確診數字稍微反彈,就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他建議,本港應逐漸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及向海外通關,因港大推算全港近半人口感疫,加上3針接種率有望達到九成,故認為香港長遠而言,比新加坡更有條件通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陳智思指減檢疫期不能長期持續 因不少國家已毋須檢疫
特區政府早前宣布下月1日起取消9個國家的禁飛令,外地港人回港後的檢疫期減至最少7日。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說,有關安排暫時可接受但不能長期持續,因為海外不少國家已取消檢疫安排。 他在本台節目《星期六問責》表示,如果一些在本港設立亞太區總部的跨國企業,因檢疫安排而遷離香港,轉往新加坡等,搬回來的機會不大,但如果有關企業的主要業務在大中華,則仍有機會重返香港,香港能否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要視乎事態發展。 陳智思說,香港很多業務要與國際接軌,更大的經濟活動在內地,但同一時間又要保障香港市民健康,因此香港目前正面對兩難處境,他相信這一波疫情,亦可讓內地參考如何處理,因為內地不會永遠閉關,估計可能內地稍後會逐步開放。 - #15 [saimanchan27331], 22-03-25 23:26明知冇得玩,仲唔趁而家儲定多D印花,咁以後點換獎品?
- #14 [Mouton888], 22-03-25 19:59#12
唯一解釋係外資對連任冇話事權,所以你有你死,我有我返屋企! - #13 [老吾老], 22-03-25 18:34地理正治環境都大不同、無水搵、攪乜春大大大龍鳳、再唔開、餓死自己、無咁on居
- 下一頁 (2 of 3)
- 返回 ...
最後修改時間: 2022-10-03 12: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