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peter827], 24-09-14 23:09唔咪個個音響愛好者都負擔得貴價音響器材,好多人成套架餐都未必過十萬,佢地聽歌會有一定限制,好多作品都聽唔掂,每次興高采烈買隻CD番去聽都要有負面心理準備,坊間傳到幾靚錄音嘅交響曲完全感受唔到,慢慢開始識揀啲風險無咁高嘅碟,相信這層次的發燒友收藏的CD中應該無一半作品是聽得滿意的,而就在這現實面前不知不覺間就出現所謂發燒碟喇,就是刻意為這普羅一群在製作上突出清晰度,好多時係放棄一定嘅細節,正如執相時加大反差及銳利度。
- #22 [Laupta], 24-09-15 02:33每套系統及聆聽環境都唔同,其實只要在自己套系統透過實踐測試,如果聽到改變後就要分辨是否改善。學習分辨是否改善要多聽不同音樂,系統及真實演奏樂器,設定自己一套好聲或靚聲的標準。好多玩法及附件等只能錦上潻花,不可以起死回生。
- #23 [CodyChan], 24-09-15 07:43同玩相機一樣,越轉越細。
從前 前後級加對落地喇叭,今日 手提藍牙喇叭已經心滿意足。
所以根本人人要求不同,分享咗亦無任何參考價值。
尤其是現在香港地寸金尺土,放得落成套音響真係唔簡單!
最後修改時間: 2024-09-15 07:44:37 -
- #24 [Fullhd], 24-09-15 10:15#23 尤其是現在香港地寸金尺土,放得落成套音響真係唔簡單! 形容得很貼切呢
地方的確重要,冇足夠地方及賽道,仟萬元的器材及超級跑車也發揮不到。 - #25 [peter827], 24-09-15 13:15玩物養智學懂面對現實,不作無謂掙扎,在自己範圍內追求進步,明知爆唔起就唔再爆,心思在無其他選擇下自然對清晰度多點關注,試不同音源器材少不免,十幾年前部CD機壞咗之後就試用電腦出,因為幾千蚊嘅CD機都已無動力買,又試用音響sound card,改線性電源,換opamp改線路等等,之後市面有USB解碼器亦玩得方便好多,得著係革命性的,分析力強咗之後大聲壓下啲聲都會好咗。
- #26 [mark1], 24-09-16 02:59
經常有發燒友經驗分享提到低音反射孔向後的喇叭,不能貼近後牆擺放,究竟原因係乜?
發燒友可能以為,反射孔向後,反射孔的低頻就只會向後發聲,貼近後牆就會引致低音過多或混濁
事實上,反射孔的低頻都是向四週360度擴散的,反射孔即使是向後抑或向前,喇叭貼近後牆也會增加低音的,為何唯獨是反射孔向後的喇叭,就不能貼近後牆擺放? - #27 [DY2036], 24-09-16 08:27
為何唯獨是反射孔向後的喇叭,就不能貼近後牆擺放?
其實呢個問題好簡單,你嘗試將個喇叭貼盡後牆,你覺唔覺得個聲會受影響。如果你覺有噉即是後面氣孔嘅喇叭不能貼近後牆擺放,噉至於距離幾多最重要起碼輸出氣流能夠不受影響地擴散,當然環境都有好大影響,所以擺放距離每個用家都會有唔同。 - #28 [peter827], 24-09-16 09:05喇叭離後牆及側牆最佳距離都可以因應聆聽 環境實試出來,唔應該對玩家有太大困擾,坊間講法只可能是普遍結論或傳聞,反射孔只係特定低頻嘅增強,其實最好是在實際環境中調節,如感到低頻太多就有限度塞住佢,塞晒都無問題,不過唔好預反射孔可加大低頻,有技術的話可以改變反射孔長度去控制所增強嘅低頻點,縮短可將低頻點推高,呢啲微調只可靠自己耳仔聽。聲箱反射孔設於後面主要應該係設計上前面無合適位置放。
- #29 [mark1], 24-09-16 09:21#27
至於距離幾多最重要起碼輸出氣流能夠不受影響地擴散?
有些座地喇叭的低音反射孔是設在底部的,目測喇叭座連釘腳,距離地面不會超過半呎 - #30 [mark1], 24-09-16 10:16KEF官方網站的說法
有一派的說法是,後方反射孔揚聲器絕不能放在接近牆面處,如果要這麼做,則必須選擇前方反射孔或封閉箱體式設計。這個說法並不正確。
https://tw.kef.com/blogs/news/a-guide-to-rear-ported-speaker-placement?srsltid=AfmBOorVjRHniGisAu4XN8o53R988sIT196ZkDa5iG4M4x3xCrZxXVAx - #31 [peter827], 24-09-16 10:25其實經驗所得有音質要求的話喇叭就是不能貼牆,被迫貼牆已是無耐,幸好在這無耐下還有正常向前反射孔嘅選擇,不至於落得不幸中嘅不幸。
- #32 [LaLaLam], 24-09-16 10:57但是大多數Studio 的 main monitor 不單貼牆,而且是flush mounted, 個port 一定唔可以响後面吧?
- #33 [mark1], 24-09-16 11:34小弟唔係好明,如果後氣孔喇叭貼近後牆(假設半呎)擺放,可能會低頻過多,需要用物料封住後氣孔,為何前氣孔喇叭貼近後牆擺放,又會冇問題?
最後修改時間: 2024-09-16 11:38:15 - #34 [Tong889], 24-09-16 12:18如果能在細地方玩到大喇叭,又唔會‘通屋其應’,已經好成功。
- #35 [peter827], 24-09-16 13:40科技不斷進步,晶片技術越來越先進,對各相關行業都有革命性影響,音樂產業其實都一路改變,綠音設備不斷提升,重播系統理應與時并進,唱片業製作產品時都要因應市場上重播系統去考慮,早期重播系統分析力低的時候,各音樂創作都會以比較簡單編排去做,隨著技術進步,創作上亦有條件更複雜,重播時更需要高分析力去表現各細節及大動態,由Frank Sinatra 到Elvis Presley 到Michael Jackson 到Metallica 嘅創作變化其實都離唔開錄音及重播嘅技術進步,如果用舊技術去重播新創作自然有困難。
- #36 [What7u4], 24-09-16 19:19正常同一隻單元低音在有反射孔箱體效率會高一倍這個解釋在google可以搜尋到而且有反射孔箱體設計上要求要比密封箱體體積大
低音反射孔除咗提高單完效率同時亦製造失真問題因為反射孔出口不斷產生出入氣流聲所以有設計會將反射孔移到後面
至於背反射孔應否貼牆呢樣嘢真係要睇屋企空間長闊高同埋擴音機特性好難一概而論不過有另一個說法喇叭去到貼牆貼到某一個地步例如喇叭背後距離少於反射孔直徑低音反而會減少 - #37 [peter827], 24-09-16 20:29有興趣了解反射孔設計對應Resonance Frequency可參考以下:
https://www.lautsprechershop.de/tools/t_box_vented_hoges_en.htm - #38 [peter827], 24-09-17 11:47初步認識擴音機的日子中,人們會同你講A類最靚(當時胆機未復興),AB類差啲不過推力好啲慳電啲,深入研究後發現所謂AB類其實多是推挽A類,偏壓大小決定其A類運行範圍大小,基本調到極限就是所謂純A類,不過一般低偏壓下都唔應該有太大失真,日本合併機多是極低偏壓的,睇發熱量就知,但係普遍被市場接受的這個AB類平價機就是爆唔起,多年經驗所得嘅結論是電壓穩定度決定質素,穩壓電路未見有成功運用上,多是加大電容,重本啲就加大火牛,天價AB類就係用超量規格去保持電壓輸出穩定度,曾經亦有用電池推嘅設計,利用電池大電流速度去保證大功率輸出時不會有電壓降。至於A類(純)除咗發熱量巨大及能耗高之外的確係最理想的,因為長期保持在最高輸出亦即是保持在穩定不變電壓下運作,如果在寒帶電力供暖地區會係理想擴音機選擇。一般人玩唔起天價AB類的就只能接受佢嘅限制,唔好玩咁大聲。
- #39 [cat2013], 24-09-17 18:45大家在紅館聽個音效又如何呢?壹萬幾千瓦的音效播放又如何呢?
- #40 [peter827], 24-09-19 10:56音響重播系統中,資深音響發燒友都明白多隻香爐多隻鬼,整體線路上嘅簡潔當然好,不過現實限制下不得不作出很多妥協,單係市場考慮已可以完全歪曲真相,畢竟某角度下市場才是真相,早年學電子的人都可以輕易製作一部收音機及擴音機,這都是基本功,音響技術門檻其實好低,來到數字年代高技術範圍都主要是DAC之前部分,一般有電工技術嘅音響愛好者都可在DAC之後作出設計及創作,沒有相關技術的消費者就從市面採購各部件自行配搭,而這亦是圈子中最大市場,商人是理性的,不會執著自己技術認知而放棄市場,只要市場有需求就會製造不同技術滿足市場,近年黑膠都有很多新產品,正如攝影圈中資深攝影發燒友看見寶麗來即影即有相機返生,相片效果還要保留早期平價即影即有嘅獨特視覺體驗,真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 下一頁 (2 of 7)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