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 [peter827], 24-12-29 10:08
- #111 [peter827], 24-12-29 10:04是的,穩定係重要的,整個系統線路設計都係因應自身環境去做,可以話只可以確定在這環境下是穩定的,全平衡其實是基於DAC輸出的是平衡訊號,落地位置選擇在電分零位經電阻落地,平衡好處這裡不是遠距離傳輸而是盡量離地,好多noise都是由地上來,PowerAmp落地會經電容,電容值是在現場環境實試最低noise來定,基本喇叭聽不出有可聽到嘅噪音,電子嘢變數好大,Diy只需要應對自己要求,已比作為商品需要面對不同環境容易好多了。
- #110 [長長影子], 24-12-28 22:41可惜 nanoDIGI 2x8 好似都已經 EOL 咗,可能需要另找方案。
我用 digital xover 之前都有 diy analog xover pre-amp,我會建議先過 filter 之後先至轉平衡輸出,可以大幅減輕 filter 部份零件嘅匹配問題,同埋避免電路 pick-up 干擾同埋減少整個系統嘅等效噪音,同埋 filter 輸入建議加隻電阻落地有個 dc 回路會穩定啲,或同時以用電阻嚟做分壓調整高、中、低之間嘅靈敏度 (但 S/N 會有啲影響),我當時都咁砌先至可以做到耳仔貼埋喇叭高音都機乎聽唔到絲絲聲。
Room EQ 好用,絶對係可以幫補吓,不過盡量只用嚟壓 peak 補唔到 dip,想效果好基本嘅 room acoustics 處理都一樣走唔甩。
樂器原聲本身係咩聲就咩聲,相信冇乜需要因應個人聽力變差去做修改原音,智能耳機去測試 hearing threshold 計出嚟嘅聽力補償功能多數係需要用 dynamic EQ,本身並唔係好似聽 hi-fi 補償嗰種較為線性嘅 EQ 嘅補償方法去改變所聽到嘅 freq resp 嘅概念,主要係針對改善用家嘅 intelligibility (中文好似叫可懂度),因為有聽力損失嘅話喺噪音環境會特別影響到 intelligibility。 -
- #109 [niceday009], 24-12-28 22:11估計冇人會帶住助聽器去玩音响啩
最後修改時間: 2024-12-28 22:11:43 - #108 [LaLaLam], 24-12-28 20:55正正因為我們已經不再年青,所以應該趁還有感知能力的時候,利用一下當今的數碼科技,除了Room eq.之外,也對我們的聽力(dBHL) hearing level作適當的補償,一些智慧型的耳機也有類似功能去測試人耳的hearing threshold, 從而作出correction, 相信miniDSP/REW之類的產品,不難做到!
- #107 [peter827], 24-12-28 19:12我都是相信數碼技術的,而將數碼訊源改變重組嘅技術亦會是專業必須的,至於個人音樂欣賞環境下多會因應自己經驗、條件及喜好作出各樣取捨,堅持黑膠才是最好的可能是有點極端,希望保持數碼訊源純淨性亦是一種執著,當升頻都會感到失真時這種執著自然成為其理念,個人其實想將一切簡化,因為在沒有不必要處理程序下出到理想音效理論上是最接近理想的。
年青時都曾經相信做多啲嘢會好啲,不過已不再年青了。 - #106 [Ck2007], 24-12-28 15:30十年前接觸到tact audio已有完整digital crossover方案、room correction 量度後的frequency response curve 可以無段式調整eq;還可以低音量和高音量不同調整加減db;如果配自家digital後級每部可設分频點、做到多路分频;理論上音色都在音箱為主
- #105 [peter827], 24-12-28 10:06呢件好嘢來,不過數碼技術要求更高,要投入又要消耗唔少剩餘人生,如果有幾會聽一吓令人震撼嘅實物效果應該會是很好的入手推動力。
- #104 [LaLaLam], 24-12-27 20:29分音在digital domain做,會否玩味高一點,又可玩埋room eq.可能會更便宜!
- #103 [peter827], 24-12-27 19:23用咗CAS多年,試過同軸及USB輸入的DAC,基本都無大問題,只是音量控制無sound card咁方便,Sound card driver 寫得好的話聲音唔應該有問題(硬件是需要優化),一路都是用Windows行foobar及Wasapi,主音量控制下音質亦無問題(唔好用foobar個音量控制),Windows嘅settings會影響音質,試到適合便可,相信音樂製作時部電腦都未必會咁講究。訊號就直接由DAC chip之後嘅i/v opamp經電阻作衰減及阻抗匹配調音進入電子分音部。
- #102 [peter827], 24-12-22 16:50
使用了一段時間的CAS經電子分音出Class D Amplifiers推三路十一單元系統,無乜價錢嘢,最有價值都只是時間,唔會保值,一切會隨風而去。
- #101 [peter827], 24-12-07 14:30
- #100 [peter827], 24-11-19 16:46如果想嘗試玩電子分音的話可以參考如下:
https://www.linkwitzlab.com/filters.htm
不過要預唔少時間搞,幸好現在示波器容易普及,幾十年前是很難入手的,幾年前我由初試到搞pcb都搞咗成年。 - #99 [peter827], 24-11-14 14:38最近花咗幾百蚊試不同的usd耳機解碼器,相信各晶片都應該唔需要先進制程,只要有心做好就應該有一定水準,規格當然可以差考,不過實試先可作最終評價,初步結論係各有不同音色,而分析力都會比經過耳擴放大好,配合32ohm耳機下力水亦無需要顧慮,令到手機可以輕鬆帶來每日伴隨你行走的音樂。
- #98 [peter827], 24-10-13 13:24所以前級始終有市場。
- #97 [Ck2007], 24-10-13 13:15、dac有volume輸出可調音量、自己試過dac直接後級、對比加前級差動態不夠、立體亦差了、都係乖乖地用前後級
- #96 [kawo], 24-10-13 12:44哈哈,心想晴天便是晴。
- #95 [peter827], 24-10-13 11:41唔好太高估工程師嘅權力,都係跟order做嘢啫,老闆判斷市場作出投資,各員工各稱其職而已,前級有市場當然要整部前級出來啦,理想前級可以係任何訊源進入都可以作最好輸出到任何後級推動任何喇叭出最好嘅聲,銷售員就可以輕鬆推銷其賣點,不過現實大家都是在各樣限制下工作,只能在自己責任範圍內完成交貨。
- #94 [kawo], 24-10-13 09:52理論上可以這樣說,但以高文這片前級為例,它的增益接近沒有。按照理論,它用VR或PGA2310作衰減那就可以了嗎?難道高文的工程師不知道嗎?
- #93 [peter827], 24-10-12 22:50如果玩黑膠就一定需要有部前級去放大以配合後級,不過現時主流DAC規格是隱藏著一個大招,i/v輸出係4V幾5V,明顯係剛好配合直入後級(20倍放大),轉2V嘅線路只是配合以前嘅CD機RCA輸出標準,所以最理想設計應是i/v輸出直入後級(balance)線路。
- 下一頁 (2 of 7)
- 返回 ...
電分中零件要精確量度配對,如果還是有直流出(微量)就互換opamp位置試,全程不經電容。
最後修改時間: 2024-12-29 1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