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4 [as09899], 21-01-19 19:51
- #293 [BenYC], 21-01-18 21:01以我的有限經驗,胆前不需有牛,但無源則一定要。
如音源輸出夠大和動態帶點「暴力」則牛入牛出無源較易好聽。如音源本色是高清,順滑那類(有點冇神冇氣)則胆前較可取。 - #292 [Bryanhorn], 21-01-18 12:26其實輸入輸出牛是否用在前級上一定會好聲,其實未必是,本人亦是有用很多名貴的輸入牛如Tango的permalloy NN,Jensen permalloy 和專業錄音室Neve錄音台所用的Marinair 和 St.lves ,佢哋都會帶來不同的音色和動態,但是否用咗就會好過冇用的答案是否,牛只是設計的一部分不能概括,最重要是識得用好似如傳統的x7如加上600ohm比600ohm的輸入牛就會嚴重失真,因输入阻抗胆設計不能低至600ohm, 如用就要高到10k 以上,600ohm 阻抗只Ecc88系列或西電417,418,437等大電流而可低阻抗輸入的真空管,而前級用牛好否主要還要看匹配後級的阻抗即所為夾機,如夾的話可有可無,但原子粒後級夾胆前用牛輸出就一定有優勢,專業界別一向推純輸出要低和輸入要高阻抗的理論,而專業用輸入牛的主要原因是要調節放大係數和gain, 在錄音過程中要經過放大的組件有十件八件,如冇牛調節會超負荷失真,而錄音最後還要經部壓縮器將放大電壓縮成正常規格使用!
-
- #291 [Pilotrol], 21-01-18 11:15Very good!
- #290 [wcw12], 21-01-18 10:19這是600 C.T : 1400 C.T,我暫時能夠發現最滿意的輸入牛。1:1.2 or 1:0.75
頻應由2Hz~100KHz/-1db.
相位飄移:20Hz~20KHz(+4度~-4度).
能否令大學疑慮頻寬吾够的心理?
現代冶金技術造就高導磁,低鐵損高滲透性的鐵芯是功勞之最! - #289 [Pilotrol], 21-01-17 23:50Ben兄所談及1:1 transformer在專業廣播市場都是很常用,Western Electric稱之為Repeating Coil,主要是用於電話或廣播網路傳送用途,主要功用包括電話網路Phantom circuits或廣播網路Line isolation。
Western Electric 111C和119C初級線圈和次級線圈本身有不同抽頭,可以自由選擇昇壓、降壓又或者電壓不變(以配合不同阻抗匹配),而使用1:1 ratio是功率、電壓和電流不變(不過實際上是會有些微功率損耗),另外輸入和輸出相位會180度反相(Ben兄以1:1牛入經Volume再以1:1牛出會變回正相)!其實以前小弟都有試用過用WE111C和WE119C作CD緩衝輸出,好處是聲音聽感上會Analog好多,但缺點是會微微損耗音量和動態能量,頻寬也有少許節扣(電和磁能量轉換下的Insertion loss),不過有時候能量損耗其實未必是一件壞事,因為有時音源能量過剩反而Insertion loss會產生緩衝的作用,雖然1:1Repeating Coil我哋唔太需要考慮輸出阻抗改變的問題,但我哋其實也需要留意Repeating Coil有本身工作頻寬和最大輸入功率的限制!
最後修改時間: 2021-01-18 00:00:31 - #288 [Pilotrol], 21-01-17 22:36同意WCW12兄所講有時候簡單就是美!
不過使用器材時也要留意本身用途、本身和實際需要!因為推動後級除了需要電壓放大以外還需要功率放大,不過電壓放大(增益)並不一定等同功率放大(增益),因為要輸入和輸出阻抗不變,我們才可以說電壓放大就等於功率放大!
舉例MC唱頭本身是0.01mV ,後級輸入需要是1V!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利用1:100000昇壓牛直接推動後級?答案是並不可以。
原因是每部後級都有輸入阻抗和最低推動功率的限制,let say後級後級輸入電壓為1V,最低輸入阻抗為50000 Ohm,那麼所需最基本電流值就是0.02mA (電流=電壓 /電阻),功率=電壓 X 電流那麼基本所需要的推動功率就是0.00002 watts!
如果MC唱頭本身是0.01mV電壓輸出而輸出阻抗為5 Ohm,實際輸出電流為0.2ma,而輸出功率為0.000002 watts! 昇壓牛輸入和輸出功率是不變,昇壓以後輸入電壓由0.01mv提升至輸出電壓達至1V,不過輸出阻抗提升至500K Ohm,輸出電流會下降至0.002ma而功率依然是維持在0.000002 watts!MC唱頭接上昇壓牛後雖然電壓提升了但輸出功率並沒有增加,所以輸出阻抗和推動功率並不足以推動後級放大器!
小弟希望說明Passive前級其實適用於推動力和輸出功率較高音源,例如CD/DAC,因為就算功率上損耗也有足夠推動力推動後級(但依然需要留音阻抗匹配)!不過遇上輸出功率式推動力不足的音源,Passive前級由於只有電壓放大作用而沒有功率放大作用,那麼就會出現推動功率不足以推動後級的問題!
小弟花多點時間去講解這個題目,原因是希望大家理解音源、前級和後級之間有關於增益率(電壓放大率)、阻抗匹配和推動功率上的相互關係和一些使用上的限制!
最後修改時間: 2021-01-17 22:42:29 - #287 [wcw12], 21-01-17 16:20音響鐵律:簡單就是美!!
- #286 [BenYC], 21-01-17 16:03#285
明白。但以簡易為大前題,用普通alps的效果其實已很明顯。啱唔啱則很個人,但唔試便永遠唔知。:) - #285 [mcc2018], 21-01-17 14:58通常連接音頻牛,用 T-pad attenuator 去 match 返隻牛會比較適合。
- #284 [BenYC], 21-01-17 13:44其實買個 alps 10k 才幾十元。淘600:600坡莫合金牛也是幾十元一個(需4個)。加所有野在一起也是幾百元。作為一個好奇的發燒友是應該試的。先不用牛試吓,加入牛試吓,再加出牛又試下。
有人會說我不懂DIY和焊零件。不過現在 youtube 和 google什麼資訊都有。自己試下焊簡單的配件,也是應該的。一次做唔好,多做幾次也是有限花費。
最後修改時間: 2021-01-17 13:48:53 - #283 [wcw12], 21-01-17 12:42後級的訊號放大管,它需要的是電壓,而非電流。
- #282 [Pilotrol], 21-01-17 12:38Passive前級所使用的昇壓牛作用是提升電壓同時提高阻抗值,但本身並沒有功率放大作用,因此輸出電壓提升但輸入和輸出功率不變(實際上輸出會輕微下降)而輸出電流就會下降(E=V*I),這是物理定律並不可以改變!
小弟並沒有使用Passive前級,談不上可以比甚麼意見(用家才可以比意見)!小弟只能說前級是音源與後級之間橋樑,前級需要俱備足夠增益率和推動功率才能夠推動後級放大器,而另一方面音源、前級和後級之間的阻抗匹配是掌握著系統音色平衡的關鍵,這兩點卻是必需要注意的! - #281 [chaucer2018], 21-01-17 09:05師兄,請問在輸出電流下降情況下,有什麼需要注意、配合呢?
- #280 [Pilotrol], 21-01-17 05:03小弟希望搞清楚一點,「無源前級」和「牛入牛出膽前級」並不是相同的東西,「放大」作用本質上其實是有分別的!
「牛入牛出膽前級」基本上是由輸入牛(輸入變壓器)->瞻(真空管)->輸出牛(輸出變壓器)所組成,如之前小弟所講輸入牛主要是音源輸出阻抗和真空管輸入阻抗匹配上倘需要,所以一般前級輸入牛都是以昇壓牛設計,昇壓牛本身有兩個主要功用,第一是有將輸入電壓增加(增益率增加),第二是改變阻抗值(輸出阻抗值會增加)以配合真空管高阻抗輸入的需要,而真空管則是放大元件,它會把電壓放大和增加電流令輸出功率增加(功率=電壓 x 電流),經真空管放大後信號合以高阻抗輸出,為了配合低阻抗輸出所以會利用輸出牛(降壓牛)把高阻抗變換成低阻抗輸出!
現代「無源前級」大多是由音量制(Volume control)和昇壓牛(Step-up transformer)所組成,基本上昇壓牛作用是把低電壓提升至高電壓,放大(增益率)是基於初級和次級之間線圈比率!信號經昇壓牛以後電壓會提升同時阻抗阻抗值也會增加!
「無源前級」和「牛入牛出膽前級」同時也有電壓放大作用,但為何兩者放大作用本質上是有很大分別的?
原因是前級放大器本身有電壓放大作用同時輸出功率會增加!而「無源前級」本身雖有電壓放大作用,但電壓放大同時電流卻會下降,而輸出功率卻並不會增加(實際上因電磁互換作用下輸出功率其實是會下降)!
「無源前級」一般合適用於配合輸出功率較高音源,例如配合輸出功率輸大音色過猛DAC輸出,基本上可以產生音色緩衝的作用,不過由於昇壓牛電壓放大同是電流下降是相對的(功率不變),如果本身設計放大率過大的話就會容易出現推動力不足(推動功率不足)的情況!打個比喻就好像投影電視,用家可以把畫面放得太大,但問題是如果光度不足之下畫面雖然放大了但畫面卻會變暗!
「無源前級」和「牛入牛出膽前級」同樣有優點同缺點,變壓器本身是有頻寬和輸入輸出功率的限制,如果變壓器本身質素差,失真情況也會變得嚴重!
最後修改時間: 2021-01-17 05:04:00 - #279 [wcw12], 21-01-15 18:55#277
那指標是故弄玄虛。讓人錯覺它P to P很高,其實也是正常在在1K以下時也是2V~4V output (RCA ,XLR).
#269
input 牛沒有DC通過,震,鬆?
正常通過音頻,沒有漏DC,想佢出事都幾難!!大學可見市場上有多到用吾晒的PA用input, 用了数以十年計仍然正常。
最後修改時間: 2021-01-15 19:03:22 - #278 [Pilotrol], 21-01-15 09:15其實古董專業錄音室用前級放大器絕大部份都是牛入牛出,主要原因都是阻抗匹配和傳輸考慮!不難發現一般咪前級放大器阻抗輸入為50/200/250 Ohm,原因是要匹配咪高風輸出阻抗!而咪前級放大器、Program前級放大器和Line前級放大器輸出一般也是600 Ohm輸出,原因是當年美國全國性電台廣播信號是經由電話網絡作長距離傳送,而當時美國電話網絡wiring standard是600 Ohm,這也成為了日後美系錄音室用前級放大器的標準(事實上德系錄音室用前級放大器並不是行600 Ohm的)!
真空管放大通常是以高阻抗輸入高阻抗輸出,所以為了配合阻抗匹配所以需要輸入變壓器由低阻抗提升至高阻抗才能匹配真空管高阻抗輸入,而經真空管放大器之後高阻抗輸出也需要經輸出變壓器由高阻抗降至低阻抗才能匹配輸出網絡阻抗!
不過牛入牛出有幾點要留意,第一當然是輸入和輸出阻抗與上一級(音源輸出阻抗)和下一級(後級輸入阻抗)是否匹配,而輸入變壓器通常提升增益作用,輸出變壓器通常會降低增益作用,除了阻抗匹配以外,增益率也要小心計算!如阻抗未能匹配一般會用Bridging變壓器去匹配阻抗,但同時也會影響到增益率!
最後修改時間: 2021-01-15 09:33:14 - #277 [mcc2018], 21-01-15 07:36這種規格寫法係分開測量,沒甚麽指標性。
- #276 [wcw12], 21-01-14 23:5110v p to p @0.5 ohm
其實無咁高。 - #275 [BenYC], 21-01-14 22:22#273
Agree the output is high already. It should be better to use 1:1 interstage transformer. My dac is 6v and I use 600:600 interstage transformers in and out. - 下一頁 (1 of 15)
- 返回 ...
最後修改時間: 2021-01-19 19: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