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Yreal], 19-07-02 16:11
- #2 [chariot], 19-07-02 16:40越簡單越好
- #3 [cornercube], 19-07-02 16:54終極目標
-----------
up下.
市場絕對有嘅結構,
揾條 1萬蚊 附近 MIT線 或 transparent,
構造 或d聲 抄得到 幾成,
再自煮研發 未遲. -
- #4 [DYreal], 19-07-02 17:35創新係走自主嘅路。
抄人哋嘅結構就算俾你抄足100%,但係你冇人哋嘅綠芯材料,聲效都大打折扣,更加唔會超越人哋。 - #5 [anthlai], 19-07-02 17:50祝樓兄自主研發成功,其實產品何時發表?
- #6 [DYreal], 19-07-02 17:57大多數嘅人起初都同我一樣因為負擔唔起昂貴嘅線。但係如果買相同嘅線材自己加個頭,又起碼平幾成。
雖然從來冇比較過真實嗰條成品線同自己嗰條DIY線嘅分別,但係心裏邊都已經完全贏咗覺得自己可以用平好多個價錢得到相同嘅音效。
自我感覺良好。 - #7 [DYreal], 19-07-02 18:09機與機之間要用線材連接呢個係無奈之選,理論上廠商應該開發一條連接線係儘量少音染。
但而家名牌線揦埋都萬萬聲,仲有好多唔同嘅型號,其實每條線嘅音效都有不同。根本佢哋開發目的就唔係突出唔同頻段,當然最終都係要搶錢。 - #8 [anthlai], 19-07-02 18:17大多數人都用線調声喎!
- #9 [DYreal], 19-07-02 18:34如果你買咗一套100萬嘅LP系統或者100萬嘅DAC,噉你究竟想聽嘅係呢啲高級音響嘅聲,定係想聽加咗條線嘅特性嘅聲。
- #10 [DYreal], 19-07-02 20:02點解無啦啦走去砌信號線,身為技術人員通常去圖書館都會睇下啲技術性嘅書籍。
就係噉樣,我畀某一本書講嘅就係點樣減少正負信號線嘅互相干擾。當然佢有佢嘅理論,佢嘅接線方法可以噉講係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所以就啟發咗我砌咗第一條Gen1出嚟。
其實我係好奇,理論同實際有幾大分別。
我自己用緊嘅係一條舊嘅AQ線(當時都要HK5XXX),為咗公平比試呢個新嘅結構嘅音效,我唯有儘量搵返相同牌子嘅線芯,拆一對更舊嘅AQ線芯去做呢條新嘅DIY線。
出嚟嘅效果相當令我吃驚,不但輕易KO我用緊嗰條AQ線,平時聽開嘅歌突然多咗好多其他我從未聽過嘅聲響。
雖然我覺得好似音效上有大改善,但係始終都我自己嘅感覺。但係實際係咪真係咁好,我都想有個客觀嘅意見。所以就希望攞呢條DIY線
去其它師兄嗰度比試一下,順便聽聽其他師兄嘅評語。
最後修改時間: 2019-07-02 20:04:25 - #11 [ich], 19-07-02 20:40我冇咁叻自我研發。當年買了一條雜誌每年推介平價中最佳喇叭線用 AQ BedXXXk。不久又跟 audioasylum.com Jon Risch 講用同軸線 cross-twisted做喇叭線。我用 cheap cheap Belden 89259 75 ohm teflon coaxial cable做,新線手工超肉酸但即時 KO BXXrocx。這條線我用到今日。
自我感覺良好就得。無需同其他人打擂台。
最後修改時間: 2019-07-02 20:41:29 - #12 [DYreal], 19-07-02 20:44大多數市面上所售賣的信號線,都係twist pair 加屏蔽。如果將一條線單獨拎出嚟,其實佢係不斷走緊一個小圓圈,等於一個電感。
點解廠家唔直接用一條直線由一部機接去另一部機,這可以慳了不小成本。當然內裏原因係有好多技術問題未能解決,線嘅柔軟度不好,抗外來噪音干擾能力低,平行線自己嘅互感大...等等。
我DIY的線材正是平行線,因有獨特嘅結構應該解決左平行線嘅缺點。當然線材係比較硬不易骨折,但我相信發燒友只著重音質,點樣唔方便都可以容忍。 - #13 [DYreal], 19-07-02 20:49有興趣試聽我呢條線嘅第一個師兄叫做com-buddy:
#532 [DYreal], 19-03-27 00:33
今晚有幸去到com-buddy 大本營去試聽佢套器材同埋比拼線材。
CD 機係步步高嘅魔改版。
一開始嘅時候我攞條初階上場,起初師兄都覺得我呢條線嘅分析力頗高。聽了不少歌,同一段時間之後。師兄終於忍唔住,攞咗啲RCA插頭話如果換咗呢隻插頭高音人聲應該比較好(證明師兄人品好,忍咗咁耐先出聲)。
未交手已經俾人點出死穴,我立刻說咪住。
我仲有一條進階版響星期日晚漏夜做出嚟,我自己都未試清楚。幾大就幾大燒賣就燒賣冇理由咁快投降,照上馬。
音樂一響起,師兄立刻講呢條線嘅聲比較正路。剛才嗰條人聲比較向前,唔係咁自然。
師兄呢個時候,終於肯開佢嗰部鎮店之寶Studer CD 機,似乎對我嗰條線都有少少認同(心裏暗喜)。再聽了都唔知有幾多隻個歌之後。
師兄話係時候聽返佢嗰條線。呢個時候我終於醒起我来嘅目的就係比試 (講得衰啲咪即係踢館),冇理由自己兩條線互鬥。
走埋去看看師兄條線乜嘢咁犀利,兩條幼幼嘅紅色線(冇網線)並冇紮在一起,兩條叉開條條thing。
心諗噉都得,一定有noise走入去啦點會好聲。
安靜地坐埋位,睇睇你乜嘢料子。一開聲,無論堂音,人聲都有一個好高層次嘅演繹,心諗噉啲線廠應該執曬笠。
又聽左一輪音樂,感覺師兄有少少奸笑噉講。呢條係太空科技合金,聲音係所有銅線都不能媲美。
唔係化,噉擺明噴射機對螺旋槳飛機嗻。唔公平,唔公平!
師兄再說呢條線有錢都買唔到佢都係得呢對。要聽祇有一個途徑,自己諗啦。
諗深一層DIY 嘅定義係Do it yourself。只可以話佢矛,但係冇犯規。
祇有心悅誠服地認輸(應該係雖敗猶榮)。
至於我條線嘅聲底係點樣,我就不便講喇。要講都係留返畀師兄講(如果佢肯講嘅話)。
這場不見血嘅比拼,就此完结。奇怪嘅地方係輸方滿心歡喜地返屋企。
故事未完(I will come back...)。
#533 [com-buddy], 19-03-27 17:40
回覆 | PM會員
Daniel c-hing 的改裝線結構緊密,音色中肯,对各家有参祥, 假以時日,必有一番作為.
有空再來坐坐!
c-hing一席話,我會重新研究呢個問題。希望可以響音效上更上一層樓。
#535 [DYreal], 19-03-29 22:50
回覆
com-buddy c-hing 先多謝你嘅盛情招待,同你對我條線嘅評語。
其實你問我有乜評語,我真係唔知道。因為響陌生嘅環境,面對陌生嘅器材,聽陌生嘅歌曲(就算有相同嘅曲目c-hing 都係從超級LP 系統裏邊翻錄出CD)。基本上同我平時聽嘅好不一樣。
所以非常多謝師兄嘅評語。呢個簡直係我嘅明燈,方向。更加畀咗一條乾柴我,令我心裏邊嘅火燃燒得更猛烈。
我條線基本上係一對單支銅平行線:
第一代結構 (Gen 1):
線心係從廿幾年前嘅AQ線拆出嚟嘅單支PSC銅。可能插頭都係十幾廿年前嘅產品,接點已經有多少脫落同氧化,影響左音效。
第二代結構(Gen 2):
線心亦轉用左市面上比較容易買到嘅7N單支銅。
嚟緊第三代結構(Gen 3):
會用7N單支銅,試聽後如果有明顯音質嘅改善,可能會再上擂台。
究竟仲有冇有第四代第五代呢...?
理論上係有,但係因為工藝變得越嚟越困難,成本亦漲得越來越厲害,而音效嘅改善可能越嚟越少或者什至冇。所以現時不值得花精力繼續往下去,反而去嘗試不同材料對音質嘅改變。
最後修改時間: 2019-07-02 20:57:29 - #14 [DYreal], 19-07-02 21:04
#543 [DYreal], 19-04-13 21:53
今日Gen3終於出世。
短時間聆聽發覺比Gen2全面勝出,音樂細緻聽多咗,低音收得更緊。電結他有更清晰嘅線條,聽到我血脈沸騰。
開頭gorgeous c-hing 講低音比較矇啲,我都唔覺。但而家我終於明白,因爲我聽到更好音效嘅時候才發現之前嘅不足。
希望burn-in完之後音效更好。
Gen3+已經在策劃中等緊原料。又看看會唔會再有一番新境界。 - #15 [DYreal], 19-07-02 21:08當然係每一條線都係自己製造。
裏邊嘅結構同市場上販賣嘅线材係不一樣的。
Gen1 和 Gen2 線芯不一樣,結構都不一樣。
Gen1 是拆舊AQ線芯。
Gen2 和 Gen3 線芯一樣(7n單支銅),結構不一樣。
Gen3 和 Gen3+ 線芯一樣,結構都一樣。但裏邊有啲物料改變。
Gen3+ 和 Gen3pro 線芯一樣,結構都一樣。但裏邊有啲物料改變。
咁究竟 plus 同 pro 有乜嘢分別?
plus: 在Gen3 原有嘅基礎上改變材料而減低線與線之間嘅互感。
pro: 在plus 嘅基礎上再進一步,嘗試減低線材的分佈電容值。
每一代嘅改進都特別響分析力嗰方面再進一步,但係去到pro時,人聲音嘅厚度同潤澤度,聲場嘅深度開始有明顯嘅改善。
其實響Gen2時都嘗試用咗唔同嘅線芯,但係最終個人聲都係比較差啲。
其中有兩種線可以特別講講:
1. 銅鍍銀線: 發覺左音場大亂。
2. 純銀線: 初頭聽好似聽多咗好多嘢特別響高音段,但係再聽多啲歌就發過左低音簡直係陽痿。
所以最終都係用返7n單支銅做線芯。
549 [DYreal], 19-04-27 00:33
貪心地從Gen3+直上Gen4pro,但係比RCA嘅直徑限制唯有作重大犧牲。所以心裏邊都係覺得呢條Gen4pro唔係一個完美嘅成品。
遲啲開工再做一條睇睇個結構點樣可以改善呢個問題。
雖然如此但係和Gen3+比較過之後,發覺咗個解像度進一步提昇反映響人聲嘅厚度和空間感。
可能係減少左高頻嘅延遲同失真,並成功將主音嘅諧波重組,所以解像度進一步提昇就反映左響個厚度和空間感上邊。
最後修改時間: 2019-07-02 21:22:14 - #16 [DYreal], 19-07-02 21:32古仔講到呢度,明天繼續。
- #17 [anthlai], 19-07-02 21:36樓主用什麼監聽器材呀?
- #18 [mcc2018], 19-07-02 21:41請問樓主DIY訊號缐需要用儀器去測量嗎?
- #19 [DYreal], 19-07-02 21:47人嘅聽覺就係最好嘅儀器,因為無論儀器就算幾貴都好,暫時冇一種儀器係可以講畀你聽呢個聲係靚定係唔靚,佢淨係講畀你聽佢嘅失真度,同埋相位啊偏差幾多。
My gears is as below:
Notebook (Win10 Pro) Foobar2000
USB cable to DAC
DAC: Holo Audio Spring2 L2 (R2R DAC)
IC: DIY
Iamp: Duntonic 300B push-pull (21W)
SP cable: Bi-wire old model of AQ
Speaker: JM Lab Cobalt 815
最後修改時間: 2019-07-02 21:49:25 - #20 [anthlai], 19-07-02 22:20多謝C兄分享
- 下一頁 (1 of 39)
- 返回 ...
聲音如何?